自然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校园活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当代儿童的自然缺失 | 第12-13页 |
1.1.2 小学教育理念与小学校园建设发展的需求 | 第13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3-15页 |
1.2.1 自然教育 | 第13页 |
1.2.2 应试教育 | 第13-14页 |
1.2.3 素质教育 | 第14页 |
1.2.4 素质教育与自然教育的关系 | 第14页 |
1.2.5 小学校园活动空间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2.1 自然教育理念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 第18-22页 |
2.1.1 自然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 第18页 |
2.1.2 国外对自然教育相关的研究 | 第18-19页 |
2.1.3 国内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论述 | 第19-22页 |
2.2 近现代国外小学校园活动空间设计 | 第22-26页 |
2.2.1 欧美小学校园活动空间设计 | 第22-24页 |
2.2.2 日本小学校园活动空间设计 | 第24-26页 |
2.3 国内小学教育及校园活动空间的发展 | 第26-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自然教育理念下儿童活动行为需求探析 | 第30-40页 |
3.1 自然教育理念下儿童行为特点研究 | 第30-36页 |
3.1.1 小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发展方面的特点 | 第30-32页 |
3.1.2 小学生各阶段及不同性别不同的特点 | 第32-33页 |
3.1.3 儿童亲自然性相关研究 | 第33-34页 |
3.1.4 自然对儿童的价值总结 | 第34-36页 |
3.2 自然教育理念与小学教育的结合 | 第36-38页 |
3.2.1 校内与校外自然教育的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2.2 小学自然教育实施的目标 | 第37-38页 |
3.2.3 自然教育在校园的开展途径 | 第38页 |
3.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小学校园活动空间使用情况现状 | 第40-48页 |
4.1 合肥市小学实地调研 | 第40-45页 |
4.1.1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 | 第40-42页 |
4.1.2 合肥市嘉禾苑小学 | 第42-43页 |
4.1.3 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 第43-45页 |
4.2 调研结果总结 | 第45-47页 |
4.2.1 调研成果汇总 | 第45-46页 |
4.2.2 活动空间需求总结 | 第46-47页 |
4.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活动空间设计 | 第48-61页 |
5.1 小学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 第48-50页 |
5.1.1 易达性原则 | 第48-49页 |
5.1.2 功能性原则 | 第49页 |
5.1.3 差异化原则 | 第49页 |
5.1.4 多样性原则 | 第49-50页 |
5.1.5 公共联系性原则 | 第50页 |
5.1.6 私密性原则 | 第50页 |
5.1.7 领域性原则 | 第50页 |
5.2 小学活动空间设计手法 | 第50-56页 |
5.2.1 廊道空间 | 第50-52页 |
5.2.2 庭院空间 | 第52-54页 |
5.2.3 广场空间 | 第54-55页 |
5.2.4 屋顶空间 | 第55页 |
5.2.5 底层架空空间 | 第55-56页 |
5.3 设计实践 | 第56-60页 |
5.3.1 项目基本状况 | 第56-58页 |
5.3.2 活动空间设计分析 | 第58-60页 |
5.3.3 设计原则的体现 | 第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