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1 PVDF基聚合物材料 | 第13-23页 |
1.1.1 PVDF及其共聚物结构与相变 | 第13-19页 |
1.1.2 PVDF基聚合物制备条件的影响 | 第19-23页 |
1.2 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 | 第23-29页 |
1.2.1 核壳结构模型及界面作用 | 第23-26页 |
1.2.2 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 第26-29页 |
1.3 PVDF基材料的电学性能与应用 | 第29-33页 |
1.3.1 压电效应 | 第29页 |
1.3.2 电致伸缩效应 | 第29-30页 |
1.3.3 挠曲电效应 | 第30页 |
1.3.4 热释电效应 | 第30-31页 |
1.3.5 铁电效应 | 第31页 |
1.3.6 电卡效应 | 第31页 |
1.3.7 高能电容器 | 第31-3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1页 |
第二章 P(VDF-TrFE)共聚物晶相结构的研究 | 第41-63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材料制备与测试 | 第42-44页 |
2.2.1 样品的制备 | 第42页 |
2.2.2 样品的测试 | 第42-44页 |
2.3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44-49页 |
2.3.1 形貌分析 | 第44-46页 |
2.3.2 结构分析 | 第46-49页 |
2.4 材料的相变分析 | 第49-57页 |
2.4.1 变温XRD分析 | 第49-50页 |
2.4.2 低温介电温度谱分析 | 第50-53页 |
2.4.3 DSC热分析 | 第53-55页 |
2.4.4 高场P-E曲线 | 第55-57页 |
2.5 P(VDF-TrFE)55/45共聚物系列 | 第57-59页 |
2.6 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三章 PVDF基聚合物的挠曲电效应 | 第63-85页 |
3.1 引言 | 第63-65页 |
3.2 挠曲电效应及挠曲电系数 | 第65-67页 |
3.3 材料制备 | 第67-68页 |
3.3.1 样品的成型 | 第67页 |
3.3.2 样品的测试 | 第67-68页 |
3.4 材料的物理性能分析 | 第68-74页 |
3.4.1 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68-69页 |
3.4.2 材料热分析 | 第69-70页 |
3.4.3 材料的低温介电性能和高场P-E曲线研究 | 第70-74页 |
3.5 挠曲电效应的测量 | 第74-79页 |
3.5.1 挠曲电系数的测量方法 | 第74-75页 |
3.5.2 三种PVDF基聚合物挠曲电效应的研究 | 第75-79页 |
3.6 挠曲电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79-80页 |
3.7 总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四章 PVDF基挠曲电-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85-101页 |
4.1 引言 | 第85-87页 |
4.2 材料制备与测试 | 第87-89页 |
4.2.1 样品的制备 | 第87页 |
4.2.2 样品的测试 | 第87-89页 |
4.3 材料的物理性能分析 | 第89-91页 |
4.3.1 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89页 |
4.3.2 介电性能分析 | 第89-91页 |
4.4 表观d_(33)的测量与分析 | 第91-97页 |
4.4.1 表观d_(33)和挠曲电系数的测量 | 第91-94页 |
4.4.2 变温表观d_(33)的影响机理研究 | 第94-97页 |
4.5 总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第五章 P(VDF-TrFE)/GO和P(VDF-TrFE)/G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01-119页 |
5.1 引言 | 第101-102页 |
5.2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介绍 | 第102-104页 |
5.3 材料的制备 | 第104-106页 |
5.3.1 样品的制备 | 第104页 |
5.3.2 样品的测试 | 第104-106页 |
5.4 材料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106-110页 |
5.4.1 SEM观察 | 第106-107页 |
5.4.2 XRD和FTIR分析 | 第107页 |
5.4.3 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 第107-110页 |
5.5 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分析 | 第110-115页 |
5.5.1 低场介电性能 | 第110-111页 |
5.5.2 材料的击穿电场 | 第111-112页 |
5.5.3 高场电滞回线 | 第112-113页 |
5.5.4 界面效应小结 | 第113-115页 |
5.6 总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19-12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2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