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口腔、颌面部肿瘤论文

新型增氧型纳米光敏剂的构建及光动力治疗口腔鳞癌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名词对照第8-14页
第1章 前言第14-18页
    1.1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独特优势第14-15页
    1.2 纳米化和靶向化是光敏剂的发展方向第15页
    1.3 肿瘤内部的乏氧环境限制了光动力的疗效第15-16页
    1.4 基于纳米化和增氧作用的新型二氢卟酚纳米光敏剂给药系统第16页
    1.5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6 研究目标第17-18页
第2章 增氧型光敏剂的构建和表征第18-41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2.1 材料和试剂第19-20页
        2.2.2 仪器设备第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4页
        2.3.1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吸附的壳聚糖(Chitosan)载二氢卟酚e6 纳米光敏剂(Catalase@Chitosan?Ce6)的构建第20-21页
        2.3.2 化学结构表征第21页
        2.3.3 表面形貌表征第21-22页
        2.3.4 载药量和载药率的测定第22-23页
        2.3.5 纳米光敏剂的单线态氧产生能力第23页
        2.3.6 纳米粒体外释放第23-24页
        2.3.7 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活力测定第24页
        2.3.8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meter,CD)第24页
    2.4 结果第24-37页
        2.4.1 紫外可见光光谱第24-26页
        2.4.2 透射电镜显微镜第26-28页
        2.4.3 ζ 电位第28页
        2.4.4 圆二色谱第28-29页
        2.4.5 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测定第29-31页
        2.4.6 红外光谱分析第31-33页
        2.4.7 纳米粒体外释放第33-34页
        2.4.8 纳米光敏剂的体外单线态氧产生能力第34-37页
    2.5 讨论第37-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Catalase@Chitosan-Ce6 纳米粒子输送系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第41-76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材料第42-43页
        3.2.1 实验所用的药品和试剂第42-43页
        3.2.2 实验器材及设备第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52页
        3.3.1 细胞培养第43-44页
        3.3.2 FITC标记Catalase第44页
        3.3.3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摄作用第44-45页
        3.3.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摄作用第45-46页
        3.3.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光敏剂被细胞摄取第46页
        3.3.6 MTT法 Catalase@Chitosan-Ce6 细胞暗毒性检测第46-47页
        3.3.7 Catalase@Chitosan-Ce6 体外对L929 细胞,口腔鳞癌CAL-27 细胞的光动力学杀伤效应第47-48页
        3.3.8 流式细胞仪观察光动力引起的凋亡改变第48-49页
        3.3.9 光动力作用的ROS检测第49页
        3.3.10 Catalase@Chitosan-Ce6 体外对口腔鳞癌CAL-27 细胞的光动力诱导Caspase3 酶表达第49-50页
        3.3.11 Western blot检测第50-52页
        3.3.12 统计学分析第52页
    3.4 结果第52-73页
        3.4.1 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内摄作用第52-55页
        3.4.2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对Catalase@Chitosan-Ce6 的摄取第55-56页
        3.4.3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细胞内药物摄取第56-60页
        3.4.4 Catalase@Chitosan-Ce6 纳米光敏剂和Ce6对L929 细胞的暗毒性作用比较第60页
        3.4.5 Catalase@Chitosan-Ce6对Cal-27 细胞的体外光动力作用(PDT)研究第60-63页
        3.4.6 光动力作用的凋亡检测第63-67页
        3.4.7 光动力作用的ROS检测第67-68页
        3.4.8 Caspase-3蛋白活性检测第68-70页
        3.4.9 Western Blotting检测第70-73页
    3.5 讨论第73-75页
    3.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Catalase@Chitosan-Ce6 对荷瘤小鼠的体外光动力作用第76-95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76-77页
        4.2.1 实验材料第76-77页
    4.3 实验方法第77-80页
        4.3.1 建立CAL-27 口腔鳞癌荷瘤鼠模型第77-78页
        4.3.2 荷瘤小鼠体内药物分布第78页
        4.3.3 光动力治疗研究第78页
        4.3.4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第78-79页
        4.3.5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IF-1a/Caspase-3/CleavedCaspase-3 的表达第79-80页
        4.3.6 石蜡切片Tunnel实验步骤第80页
        4.3.7 统计学分析第80页
    4.4 实验结果第80-90页
        4.4.1 成功建立CAL-27 荷瘤鼠模型第80页
        4.4.2 肿瘤的体积变化和光动力效果第80-81页
        4.4.3 纳米光敏剂的体内分布试验第81-82页
        4.4.4纳米光敏剂的光动力杀伤实验第82-86页
        4.4.5 Tun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第86-88页
        4.4.6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第88-90页
    4.5 讨论第90-94页
        4.5.1 体内模型的选择第90-91页
        4.5.2 光敏剂的体内分布第91-92页
        4.5.3 光动力诱导的凋亡通路第92-93页
        4.5.4 光动力过程中的缺氧调控第93-94页
    4.6 结论第94-95页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95-96页
背景概述—光动力治疗肿瘤的的发展和现状第96-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12-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变学的沥青胶浆自愈合行为研究
下一篇:欧李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