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荧光探针 | 第13-23页 |
1.2.1 荧光产生的机理 | 第13页 |
1.2.2 荧光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3 荧光分子探针的组成 | 第15-16页 |
1.2.4 荧光探针响应机理 | 第16-23页 |
1.3 希夫碱荧光探针 | 第23-26页 |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二章 一种新型联苯腈希夫碱荧光探针对Zn~ (2+)的检测 | 第34-50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2.2.2 L的合成 | 第35页 |
2.2.3 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35页 |
2.2.4 细胞成像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2.3.1 L对Zn~ (2+)的光谱响应 | 第36-38页 |
2.3.2 L对Zn~ (2+)的荧光测定 | 第38-39页 |
2.3.3 结合模式与检测机理 | 第39-43页 |
2.3.4 细胞成像 | 第43页 |
2.4 总结 | 第43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第三章 一种苯并噻唑类希夫碱荧光探针对Al~(3+)的识别检测及细胞成像研究 | 第50-64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0-51页 |
3.2.2 L的合成 | 第51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3.2.4 细胞成像实验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3.3.1 L对Al~(3+)的光谱响应 | 第52-54页 |
3.3.2 选择性 | 第54-55页 |
3.3.3 L与Al~(3+)的结合模式 | 第55-57页 |
3.3.4 细胞荧光成像 | 第57-59页 |
3.4 结论 | 第59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第四章 一种新型苯并噻唑荧光探针对水溶液和活体细胞中Cu~ (2+)及S~(2-)的识别检测 | 第64-84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64-65页 |
4.2.2 探针L的合成 | 第65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4.2.4 细胞荧光成像实验 | 第66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66-79页 |
4.3.1 Cu~ (2+)对探针L光谱的影响 | 第66-70页 |
4.3.2 L-Cu~ (2+)络合物检测S~(2-) | 第70-73页 |
4.3.3 结合模式与检测机理 | 第73-75页 |
4.3.4 实际样品分析 | 第75-79页 |
4.4 总结 | 第79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