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1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5页 |
·沈阳至山海关高速公路车辙状况 | 第12-13页 |
·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车辙状况 | 第13页 |
·沈阳至铁岭高速公路车辙状况 | 第13-14页 |
·普通公路车辙状况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法国 | 第16-17页 |
·美国 | 第17-18页 |
·日本 | 第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21-33页 |
·方法简述 | 第21-22页 |
·原材料的选择 | 第22-25页 |
·设计集料结构 | 第25-30页 |
·级配的选择 | 第28-30页 |
·确定沥青用量 | 第30页 |
·最大压实次数下的验证 | 第30-31页 |
·混合料水敏感性评价 | 第31页 |
·几种混合料级配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高模量沥青砼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分析 | 第33-71页 |
·高温车辙试验 | 第33-37页 |
·动态模量试验 | 第37-61页 |
·不同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 | 第38-58页 |
·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蠕变试验 | 第61-69页 |
·静态蠕变试验 | 第62-65页 |
·动态蠕变试验 | 第65-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其他性能研究 | 第71-87页 |
·低温性能试验 | 第71-73页 |
·抗水损害性能 | 第73-77页 |
·耐久性-疲劳试验 | 第77-82页 |
·间接拉伸试验 | 第82-83页 |
·静态模量试验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车辙影响的力学分析 | 第87-123页 |
·路面结构的选取 | 第87-88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88-97页 |
·路面的荷载作用方式及模型简化 | 第88-90页 |
·有限元的计算模型 | 第90-91页 |
·路面结构层内力分析 | 第91-97页 |
·沥青路面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97-120页 |
·中面层弹性模量对车辙的影响 | 第97-103页 |
·三面层模量均提高对路面影响 | 第103-105页 |
·基层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基层厚度的影响 | 第110-113页 |
·底基层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底基层厚度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小结 | 第120-123页 |
第6章 试验路铺筑与观测 | 第123-133页 |
·沈阳-彰武高模量试验路 | 第123-126页 |
·试验路配合比设计 | 第123-124页 |
·试验路施工 | 第124-126页 |
·试验路检测和观测 | 第126页 |
·鹤岗-大连(东港段)高模量试验路 | 第126-129页 |
·试验路配合比设计 | 第126-127页 |
·试验路施工 | 第127-129页 |
·试验路检测和观测 | 第129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129-131页 |
·沥青胶结料价格比较 | 第130页 |
·混合料周期费用比较 | 第130-131页 |
·社会和环境效益 | 第131页 |
·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3-134页 |
·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简介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