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贪污罪主体的认定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与范围 | 第10-12页 |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12-15页 |
一、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 | 第12-14页 |
二、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 | 第14-15页 |
三、其它法定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 | 第15页 |
第三节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与贪污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5-19页 |
一、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 第15-16页 |
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成为贪污主体的条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吞单位财物的认定 | 第19-24页 |
第一节 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吞单位财物定性的观点纷争 | 第19-21页 |
一、主犯决定说与评析 | 第19-20页 |
二、分别定罪说与评析 | 第20页 |
三、实行行为决定说与评析 | 第20-21页 |
四、特殊主体决定说与评析 | 第21页 |
第二节 “部分犯罪共同说”的合理性分析 | 第21-24页 |
一、“部分犯罪共同说”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21-22页 |
二、“部分犯罪共同说”能合理解决共同贪污的特殊情形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贪污数额的认定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共同贪污案数额的认定 | 第24-26页 |
一、共同贪污数额认定的不同观点及评述 | 第24页 |
二、共同贪污数额认定新解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多次贪污末经处理的贪污数额的累计 | 第26-28页 |
一、“多次贪污末经处理”的含义 | 第26-27页 |
二、“已经受过行政处理”的情形认定 | 第27-28页 |
三、贪污数额累计与追诉时效的理解 | 第28页 |
第三节 贪污公款的利息与贪污数额的认定 | 第28-31页 |
一、公款利息的性质 | 第29页 |
二、贪污公款的利息计入贪污数额的特殊情形和理由 | 第29-31页 |
第四节 贪污既遂数额与未遂数额并存的数额认定 | 第31-34页 |
一、贪污既遂数额与未遂数额并存的数额认定问题 | 第31-32页 |
二、既遂数额作为定罪量刑数额的合理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贪污罪未遂形态的认定 | 第34-38页 |
第一节 贪污罪未遂形态的存否问题 | 第34-35页 |
一、贪污罪未遂形态存否之争 | 第34页 |
二、贪污罪未遂形态存在的理由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贪污罪未遂的认定 | 第35-38页 |
一、贪污罪未遂认定的不同观点及评述 | 第35-36页 |
二、贪污未遂认定新解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