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石墨烯/氧化锂的界面储锂和掺杂效应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9页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7-10页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0-13页
        1.2.1 负极材料的分类第10-12页
        1.2.2 负极材料的储锂机制第12-13页
    1.3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改性性状第13-15页
        1.3.1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第14-15页
    1.4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的界面储锂第15-17页
        1.4.1 界面储锂的实验研究第15-16页
        1.4.2 界面储锂的理论研究第16-17页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理论计算方法第19-28页
    2.1 第一性原理简介第19-21页
        2.1.1 绝热近似第19-20页
        2.1.2 Hartree-Fock近似第20-21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21-25页
        2.2.1 Kohn-Sham方程第22-23页
        2.2.2 赝势平面波第23-24页
        2.2.3 k点取样第24-25页
    2.3 第一性原理计算在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第25-27页
        2.3.1 工作电压及储锂容量的计算第25-26页
        2.3.2 电子传导性和离子扩散性第26页
        2.3.3 材料结构稳定性的计算第26-27页
    2.4 VASP软件包简介第27-28页
第3章 石墨烯的掺杂效应第28-39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模型构建和掺杂元素的选取第28-29页
    3.3 掺杂对石墨烯结构的影响第29-32页
        3.3.1 原子结构及键长分析第29页
        3.3.2 电子结构分析第29-32页
    3.4 掺杂对石墨烯中锂原子吸附及扩散的影响第32-37页
        3.4.1 原始石墨烯对单个锂原子吸附第32-33页
        3.4.2 石墨烯中掺杂对单个锂原子吸附的影响第33-36页
        3.4.3 单个锂原子在石墨烯中的扩散第36-37页
    3.5 本章结论第37-39页
第4章 石墨烯/氧化锂的界面及掺杂效应第39-53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计算参数及模型构建第39-41页
    4.3 石墨烯/氧化锂中的界面结合第41-43页
    4.4 掺杂石墨烯/氧化锂中的锂原子的吸附和扩散第43-52页
        4.4.1 锂原子在氧化锂中的吸附第43-45页
        4.4.2 锂原子在纯石墨烯/氧化锂界面中的吸附第45-46页
        4.4.3 锂原子在掺杂石墨烯/氧化锂界面中的吸附第46-50页
        4.4.4 锂原子在界面体系中的扩散第50-52页
    4.5 本章结论第52-53页
第5章 结论和展望第53-56页
    5.1 结论第53-54页
    5.2 创新点说明第54页
    5.3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机并联VSG的功率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参与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