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政策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互联网+电动汽车商业模式 | 第13页 |
1.2.3 互联网平台建设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16-17页 |
第2章 互联网与服务管理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 互联网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2.1.1 互联网思维 | 第17-19页 |
2.1.2 互联网技术 | 第19-21页 |
2.2 服务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2.1 服务的战略 | 第21-22页 |
2.2.2 服务的场景 | 第22-23页 |
2.3 服务质量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1 服务质量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3.2 服务质量管理评价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服务管理需求分析 | 第25-38页 |
3.1 北京地区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第25页 |
3.2 电动汽车服务管理需求分析 | 第25-37页 |
3.2.1 电动汽车消费者服务管理需求 | 第27-30页 |
3.2.2 电动汽车供应商 | 第30-32页 |
3.2.3 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 | 第32-34页 |
3.2.4 供电企业 | 第34-35页 |
3.2.5 政府主管部门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互联网模式下电动汽车服务管理能力评价 | 第38-45页 |
4.1 电动汽车服务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页 |
4.1.2 指标体系及定义 | 第38-40页 |
4.2 层次分析法 | 第40-43页 |
4.2.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则 | 第40页 |
4.2.2 层次分析法步骤 | 第40-43页 |
4.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4.4 构建电动汽车服务管理能力评价模型 | 第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北京地区电动汽车服务管理实证分析 | 第45-60页 |
5.1 “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简介 | 第45页 |
5.2 服务管理现状 | 第45-46页 |
5.3 服务管理内容 | 第46-54页 |
5.3.1 为电动汽车消费者服务 | 第46-49页 |
5.3.2 为企业服务 | 第49-51页 |
5.3.3 为政府服务 | 第51-54页 |
5.4 实证计算 | 第54-58页 |
5.4.1 案例背景 | 第54页 |
5.4.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计算过程 | 第54-58页 |
5.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北京地区电动汽车服务管理的建议 | 第60-63页 |
6.1 挖掘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单位在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 第60-61页 |
6.2 转变政府及相关单位在服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 第61页 |
6.3 提升公共管理平台的服务价值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