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子商务企业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2.1 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特征 | 第21-22页 |
2.2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2.3 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评估 | 第28-37页 |
3.1 企业价值评估 | 第28-30页 |
3.1.1 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 | 第28-29页 |
3.1.2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 第29-30页 |
3.2 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分析 | 第30-31页 |
3.3 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31-36页 |
3.3.1 收益法 | 第31-32页 |
3.3.2 成本调整法 | 第32-34页 |
3.3.3 市场比较法 | 第34-35页 |
3.3.4 期权定价理论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剩余收益模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 第37-44页 |
4.1 剩余收益估值理论概述 | 第37-39页 |
4.1.1 基本原理 | 第37页 |
4.1.2 剩余收益模型 | 第37-39页 |
4.2 OHLSON非线性模型的重要意义 | 第39-41页 |
4.3 OHLSON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41-43页 |
4.3.1 Ohlson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 第41-42页 |
4.3.2 Ohlson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在上市电子商务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评估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5.1 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5.2 基于OHLSON剩余收益模型的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评估 | 第45-48页 |
5.2.1 Ohlson剩余收益模型的导出 | 第45页 |
5.2.2 变量预测 | 第45-47页 |
5.2.3 Ohlson剩余收益模型下的价值评估 | 第47-48页 |
5.3 电子商务企业评估价值和绩效的关联分析 | 第48-55页 |
5.3.1 关联分析的变量和模型 | 第48-49页 |
5.3.2 关联分析的数据和处理 | 第49-50页 |
5.3.3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50-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