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北京地区大理岩石质文物病害机理及风化程度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石质文物病害类型及风化机理第15-18页
        1.2.1 石质文物岩石类型第15页
        1.2.2 病害类型第15-16页
        1.2.3 风化机理第16-18页
    1.3 检测分析技术在石质文物中的应用第18-21页
        1.3.1 实验室检测技术第18-19页
        1.3.2 现场检测技术第19-21页
    1.4 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第21-22页
    1.5 石质文物风化评价体系研究第22-23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创新点及难点第23-26页
        1.6.1 研究内容和目的第23页
        1.6.2 创新点第23-24页
        1.6.3 课题难点第24-26页
第二章 北京地区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第26-32页
    2.1 地理位置第26页
    2.2 气候特点第26-29页
        2.2.1 降雨量与相对湿度第26-27页
        2.2.2 气温第27-28页
        2.2.3 大气污染物第28-29页
    2.3 模拟酸雨实验设计依据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石质文物保存现状现场检测及病害机理探讨第32-48页
    3.1 现场检测结果第32-35页
    3.2 实验室检测结果第35-45页
        3.2.1 表面形貌及元素成分第36-39页
        3.2.2 样品矿物成分第39-41页
        3.2.3 可溶盐对石材风化影响第41-45页
    3.3 病害形成机理探讨第45页
    3.4 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实验室试验部分第48-58页
    4.1 实验原材料第48-49页
    4.2 仪器设备第49页
    4.3 测试方法第49-55页
        4.3.1 密度第49-51页
            4.3.1.1 表观密度第49-50页
            4.3.1.2 颗粒密度第50-51页
        4.3.2 吸水率第51-52页
            4.3.2.1 自然含水率第51页
            4.3.2.2 自由吸水率第51-52页
            4.3.2.3 饱和吸水率第52页
        4.3.3 孔隙率第52-53页
            4.3.3.1 开孔孔隙率第52-53页
            4.3.3.2 总孔隙率第53页
        4.3.4 单轴抗压强度第53页
        4.3.5 抗折强度第53-54页
        4.3.6 超声波波速第54-55页
        4.3.7 里氏硬度第55页
    4.4 实验室模拟实验方法第55-58页
        4.4.1 酸雨喷淋实验第55-57页
        4.4.2 冻-融和盐-冻融实验第57-58页
第五章 酸雨喷淋实验研究第58-98页
    5.1 外观形貌变化第58-60页
    5.2 物理性能分析结果第60-65页
        5.2.1 大理岩基本物理性能第60-61页
        5.2.2 质量损失率第61-62页
        5.2.3 开孔孔隙率第62-63页
        5.2.4 自由吸水率第63-64页
        5.2.5 饱和吸水率第64-65页
    5.3 力学性能分析结果第65-70页
        5.3.1 抗压强度第65-68页
        5.3.2 抗折强度第68-70页
    5.4 无损检测技术分析结果第70-73页
        5.4.1 超声波波速第70-72页
        5.4.2 里氏硬度第72-73页
    5.5 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结果第73-78页
    5.6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结果第78-82页
    5.7 岩相分析结果第82-87页
        5.7.1 岩相结构第82-83页
        5.7.2 粒径分布第83-87页
    5.8 视频显微镜分析结果第87-88页
    5.9 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结果第88-95页
    5.10 酸雨对大理岩的风化机理研究第95-97页
    5.11 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冻-融及盐-冻融实验研究第98-122页
    6.1 冻-融实验研究第98-107页
        6.1.1 外观形貌变化第98-99页
        6.1.2 物理性能分析结果第99-100页
        6.1.3 力学性能分析结果第100-103页
            6.1.3.1 单轴抗压强度第100-101页
            6.1.3.2 抗折强度第101-103页
        6.1.4 无损检测技术分析结果第103-105页
        6.1.5 视频显微镜分析结果第105-107页
    6.2 盐-冻融实验研究第107-119页
        6.2.1 外观形貌变化第107-108页
        6.2.2 物理性能分析结果第108-110页
        6.2.3 力学性能分析结果第110-112页
            6.2.3.1 单轴抗压强度第110-111页
            6.2.3.2 抗折强度第111-112页
        6.2.4 无损检测技术分析结果第112-114页
        6.2.5 视频显微镜分析结果第114-116页
        6.2.6 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结果第116-119页
    6.3 盐结晶和冻融对大理岩的风化机理研究第119-120页
    6.4 小结第120-122页
第七章 建立大理岩石质文物风化程度等级评价体系第122-142页
    7.1 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大理岩表面粗糙度第122-131页
        7.1.1 Matlab软件应用简介第122-124页
        7.1.2 大理岩三维织图和表面粗糙度结果第124-131页
    7.2 模糊推理系统在石质文物风化等级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第131-140页
        7.2.1 模糊评价系统简介第131-133页
        7.2.2 酸雨喷淋模拟实验模糊评价体系第133-136页
        7.2.3 盐-冻融模拟实验模糊评价体系第136-138页
        7.2.4 模糊评价体系在石质文物中的实例应用第138-140页
    7.3 小结第140-142页
第八章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集及科研成果目录第156-158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58-159页
附件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ETTLEP的表象干预对某省队女子青年篮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单被试研究
下一篇:早-中全新世杭州湾南翼姚江谷地海陆变迁过程及新石器文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