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油气田中高压油气混输与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水合物生成预测 | 第10-11页 |
1.2.2 天然气脱硫技术 | 第11-14页 |
1.2.3 天然气脱水技术 | 第14-15页 |
1.2.4 轻烃回收技术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高压管道混输工艺研究 | 第18-35页 |
2.1 基础资料 | 第18-21页 |
2.1.1 开发规划 | 第18页 |
2.1.2 站场总体布局 | 第18-19页 |
2.1.3 原油物性 | 第19-20页 |
2.1.4 井口压力 | 第20页 |
2.1.5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曲线 | 第20-21页 |
2.2 OLGA模型 | 第21-24页 |
2.2.1 OLGA软件介绍 | 第21页 |
2.2.2 流体包的建立 | 第21-23页 |
2.2.3 模型验证 | 第23-24页 |
2.3 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2.3.1 进站压力 | 第24-25页 |
2.3.2 管道直径 | 第25-26页 |
2.3.3 保温层厚度 | 第26-27页 |
2.3.4 气液比 | 第27-28页 |
2.3.5 地形起伏 | 第28-30页 |
2.4 油气混输管道工艺参数 | 第30-34页 |
2.4.1 集输压力与集输半径 | 第30-32页 |
2.4.2 管道壁厚 | 第32页 |
2.4.3 管道材质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伴生气处理技术分析 | 第35-59页 |
3.1 基础资料 | 第35-37页 |
3.1.1 天然气处理流程 | 第35-36页 |
3.1.2 天然气气质及产品要求 | 第36-37页 |
3.2 天然气脱硫方案 | 第37-46页 |
3.2.1 方案一 | 第38-41页 |
3.2.2 方案二 | 第41-45页 |
3.2.3 方案比选 | 第45-46页 |
3.3 天然气脱水与脱烃方案 | 第46-58页 |
3.3.1 方案一 | 第49-52页 |
3.3.2 方案二 | 第52-53页 |
3.3.3 方案三 | 第53-54页 |
3.3.4 方案四 | 第54-55页 |
3.3.5 方案比选 | 第55-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轻烃回收工艺分析 | 第59-81页 |
4.1 工艺流程概述 | 第59-62页 |
4.1.1 原料气气质及产品要求 | 第59-60页 |
4.1.2 工艺流程 | 第60页 |
4.1.3 装置的操作参数 | 第60-62页 |
4.2 轻烃回收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2-79页 |
4.2.1 原料气压力 | 第62-64页 |
4.2.2 原料气流量 | 第64-65页 |
4.2.3 原料气温度 | 第65-66页 |
4.2.4 冷凝温度 | 第66-68页 |
4.2.5 增压压缩机出口压力 | 第68-70页 |
4.2.6 脱乙烷塔再沸器温度 | 第70-71页 |
4.2.7 脱丁烷塔塔底温度 | 第71-73页 |
4.2.8 脱丁烷塔塔底压力 | 第73-75页 |
4.2.9 脱丁烷塔回流比 | 第75-76页 |
4.2.10 脱丁烷塔塔板数 | 第76-77页 |
4.2.11 影响结果综合分析 | 第77-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5.1 结论 | 第81-82页 |
5.2 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