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主动式视觉平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缩略词表第16-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0页
    1.1. 课题来源第19页
    1.2.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1.2.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难点与创新点第24-29页
        1.4.1. 本文主要工作第24-27页
        1.4.2. 难点与创新点第27-29页
    1.5. 本文结构安排第29-30页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第30-51页
    2.1. 系统设计指标与总体架构第30-33页
        2.1.1. 系统需求及设计指标第30-31页
        2.1.2. 系统总体架构第31-33页
    2.2. 数字微镜器件显示及驱动原理第33-35页
        2.2.1. 数字微镜器件显示原理第33-34页
        2.2.2. 数字微镜器件驱动原理第34-35页
    2.3. 结构光三维重建原理第35页
    2.4. 系统方案设计及指标论证第35-50页
        2.4.1. 结构光高速投影方案及指标论证第36-39页
        2.4.2. 与子板的互联方案及指标论证第39-40页
        2.4.3. 高速图像采集方案及指标论证第40-41页
        2.4.4. 三维视觉处理方案及指标论证第41-43页
        2.4.5. 控制与服务方案及指标论证第43-47页
        2.4.6. 系统数据缓存方案及指标论证第47-49页
        2.4.7. 系统数据存储方案及指标论证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硬件方案设计第51-85页
    3.1. 整体硬件方案概述第51-53页
    3.2. 主动式视觉平台核心板硬件设计第53-67页
        3.2.1. FPGA子系统硬件设计第53-59页
        3.2.2. 嵌入式子系统硬件设计第59-64页
        3.2.3. 系统缓存设计第64-67页
    3.3. 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及电源完整性设计第67-81页
        3.3.1. 传输线理论概述第67-69页
        3.3.2. 信号完整性设计第69-74页
        3.3.3. 电源完整性设计第74-81页
    3.4. PCB后仿真第81-83页
    3.5. PCB版图及实物展示第83-84页
    3.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四章 软件方案设计第85-99页
    4.1. 软件整体架构第85页
    4.2. FPGA软件设计第85-89页
        4.2.1. 结构光编码设计第85-87页
        4.2.2. 数字微镜驱动设计第87-89页
    4.3. 嵌入式软件设计第89-97页
        4.3.1. 高速图像采集设计第90-91页
        4.3.2. 三维重建算法设计第91-94页
        4.3.3. 控制与服务模块设计第94-97页
    4.4. 算法占用资源分析第97-98页
    4.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第99-115页
    5.1. 系统硬件性能测试第99-107页
        5.1.1. 电源测试第99-101页
        5.1.2. 时钟及复位信号测试第101-103页
        5.1.3. 嵌入式处理器与FPGA测试第103页
        5.1.4. DDR3测试第103-106页
        5.1.5. 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测试第106-107页
    5.2. 系统功能测试第107-114页
        5.2.1. 结构光投影测试第108页
        5.2.2. 图像高速采集测试第108-110页
        5.2.3. 三维重建测试第110-112页
        5.2.4. 阴影去除测试第112-113页
        5.2.5. 网页页面与服务模块测试第113-114页
        5.2.6. 功能测试结果总结第114页
    5.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6.1. 主要工作总结第115-117页
    6.2. 未来优化工作第117-118页
        6.2.1. 硬件优化第117页
        6.2.2. 软件优化第117页
        6.2.3. 测试优化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天猫国际和京东全球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