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信号处理中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波束形成工程实现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波束形成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2.1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结构 | 第22页 |
2.2 阵列数据模型 | 第22-26页 |
2.2.1 窄带信号模型 | 第22-25页 |
2.2.2 宽带信号模型 | 第25-26页 |
2.3 波束形成性能度量 | 第26-28页 |
2.3.1 波束方向图 | 第26-27页 |
2.3.2 输出信干燥比 | 第27-28页 |
2.4 自适应波束形成准则 | 第28-30页 |
2.4.1 最大信噪比准则 | 第28页 |
2.4.2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 第28-29页 |
2.4.3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32-50页 |
3.1 经典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32-42页 |
3.1.1 LMS算法 | 第32-33页 |
3.1.2 RLS算法 | 第33-34页 |
3.1.3 SMI算法 | 第34-35页 |
3.1.4 CG算法 | 第35-38页 |
3.1.5 仿真分析 | 第38-42页 |
3.2 对角加载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42-47页 |
3.2.1 对角加载原理 | 第43-44页 |
3.2.2 对角加载算法 | 第44-46页 |
3.2.3 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50-60页 |
4.1 非相干信号子空间法(ISM) | 第50-51页 |
4.2 相干子空间法(CSM) | 第51-54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54-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FPGA的波束形成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 第60-82页 |
5.1 单精度浮点数格式及相应IP核简介 | 第60-61页 |
5.2 浮点数累加器IP核设计 | 第61-64页 |
5.2.1 CG模块累加器的设计 | 第61-62页 |
5.2.2 协方差矩阵模块累加器的设计 | 第62-64页 |
5.3 总体设计方案 | 第64-65页 |
5.4 模块设计 | 第65-72页 |
5.4.1 输入数据预处理模块 | 第65-66页 |
5.4.2 协方差矩阵模块 | 第66-68页 |
5.4.3 CG算法模块 | 第68-70页 |
5.4.4 加权系数求解模块 | 第70-71页 |
5.4.5 加权求和模块 | 第71-72页 |
5.5 功能验证 | 第72-78页 |
5.5.1 验证方法 | 第72-73页 |
5.5.2 测试向量的生成 | 第73页 |
5.5.3 协方差矩阵模块功能验证 | 第73-75页 |
5.5.4 加权系数求解模块功能验证 | 第75-76页 |
5.5.5 整体功能验证 | 第76-78页 |
5.6 基于FPGA的综合 | 第78-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2-8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