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大规模MIMO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 第8-9页 |
1.1.2 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的意义 | 第9页 |
1.2 大规模MIMO技术发展 | 第9-13页 |
1.2.1 大规模MIMO系统的优点 | 第11页 |
1.2.2 大规模MIMO技术挑战 | 第11-13页 |
1.3 大规模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基础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无线信道传播特征 | 第16-19页 |
2.2.1 大尺度衰落 | 第17-18页 |
2.2.2 小尺度哀落 | 第18-19页 |
2.3 MIMO信道建模概述 | 第19-23页 |
2.3.1 物理模型 | 第20-22页 |
2.3.2 分析模型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及特性 | 第25-40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大规模MIMO天线配置及相关测量 | 第25-27页 |
3.2.1 大规模MIMO天线配置 | 第25-26页 |
3.2.2 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 | 第26-27页 |
3.3 大规模MIMO信道特性概述 | 第27-30页 |
3.3.1 天线阵列上的非平稳特性 | 第27-28页 |
3.3.2 近场效应和球面波假设 | 第28-29页 |
3.3.3 用户相关性、最佳传播条件与信道固化 | 第29-30页 |
3.4 非平稳特性建模方法 | 第30-34页 |
3.4.1 生灭过程法 | 第31-33页 |
3.4.2 散射体可见区域法 | 第33页 |
3.4.3 混合的生灭过程与散射体可见区域方法 | 第33-34页 |
3.4.4 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34页 |
3.5 非平稳特性仿真 | 第34-39页 |
3.5.1 生灭过程仿真 | 第34-35页 |
3.5.2 散射体可见区域法仿真 | 第35-37页 |
3.5.3 混合的生灭过程与散射体可见区域仿真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大规模MIMO椭圆非平稳信道模型 | 第40-53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大规模MIMO椭圆信道模型 | 第40-44页 |
4.3 散射体簇的生成 | 第44-45页 |
4.3.1 阵列轴上散射体簇的演变 | 第44-45页 |
4.3.2 散射体簇的随机配对 | 第45页 |
4.4 信道参数生成 | 第45-47页 |
4.4.1 散射体簇延时 | 第45页 |
4.4.2 散射体簇功率 | 第45-46页 |
4.4.3 到达角和离开角 | 第46-47页 |
4.5 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4.5.1 性能仿真 | 第47页 |
4.5.2 空间互相关函数(CCF,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分析 | 第47-48页 |
4.5.3 仿真与结果分析析 | 第48-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3页 |
5.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