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业主委员会概述 | 第12-15页 |
(一) 业主委员会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3页 |
(二) 业主委员会的现状 | 第13-15页 |
二、境外关于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立法模式 | 第15-22页 |
(一) 境外的立法模式 | 第15-20页 |
1. 法人立法模式 | 第15-16页 |
2. 非法人立法模式 | 第16-18页 |
3. 折中立法模式 | 第18-19页 |
4. 判例法人人格模式 | 第19-20页 |
(二) 对境外立法体制的借鉴 | 第20-22页 |
三、国内理论界对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争论 | 第22-31页 |
(一) 业主委员会属于社团法人 | 第22-25页 |
(二) 业主委员会属于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非法人组织 | 第25-27页 |
(三) 业主委员会属于没有民事主体资格的非法人组织 | 第27-30页 |
1. 民事主体的代理关系说 | 第27-29页 |
2. 积极诉讼主体说 | 第29页 |
3. 特殊诉讼主体资格说 | 第29-30页 |
(四) 业主委员会既不是法人也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一般组织 | 第30-31页 |
四、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性法理分析 | 第31-36页 |
(一) 民事主体判断标准理论 | 第32-34页 |
1. 传统的民事主体判断标准 | 第32页 |
2. 抽象人格论 | 第32-33页 |
3. 民事权利能力论 | 第33页 |
4. 独立意志论 | 第33页 |
5. 财产载体论 | 第33-34页 |
(二) 业主委员会应采纳的民事主体标准 | 第34-36页 |
1. 独立的意志 | 第34-35页 |
2. 拥有可支配的财产 | 第35-36页 |
3. 不需要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 第36页 |
五、完善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思考 | 第36-46页 |
(一) 确立业主委员会民事主体资格的必要性 | 第37-39页 |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37页 |
2. 保护业主利益的需要 | 第37-38页 |
3. 保护第三方利益的需要 | 第38页 |
4. 便于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的需要 | 第38-39页 |
(二) 确立业委会拥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可能性 | 第39-42页 |
1. 业主委员会的合法团体属性 | 第39页 |
2. 业主委员会的相对财产独立性 | 第39-41页 |
3. 业主委员会独立的办公场所 | 第41-42页 |
(三) 确立业主委员会诉讼资格的可能性 | 第42-46页 |
1. 业主委员会可以取得诉讼资格 | 第42-43页 |
2. 业主委员会取得诉讼资格的必要性 | 第43-46页 |
六、业主委员会承担责任的认定 | 第46-55页 |
(一) 业主委员会外部承担责任的认定 | 第46-47页 |
(二) 业主委员会内部责任的认定 | 第47-55页 |
1. 业主委员会依职权侵犯业主利益的情况 | 第47-49页 |
2. 建立业主委员会监督体制 | 第49-51页 |
3. 无偿服务的业委会成员对内承担的责任 | 第51-53页 |
4. 有偿服务的业委会成员对内承担的责任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