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Rydberg原子 | 第13-14页 |
1.2 里德堡原子与外场相互作用 | 第14-17页 |
1.2.1 电场中的里德堡原子 | 第14-15页 |
1.2.2 里德堡原子的偶极矩 | 第15-16页 |
1.2.3 里德堡原子与外场相互作用的机理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理论方法 | 第17-19页 |
1.3.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1.4 主要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 | 第22-42页 |
2.1 激光系统 | 第24-28页 |
2.2 原子束系统 | 第28-32页 |
2.2.1 激光溅射系统 | 第28-30页 |
2.2.2 超声原子束 | 第30-32页 |
2.3 时序控制系统 | 第32-33页 |
2.4 超导磁体 | 第33-34页 |
2.5 信号探测系统 | 第34-39页 |
2.5.1 离子探测系统 | 第35-36页 |
2.5.2 CCD成像系统 | 第36-38页 |
2.5.3 信号采集系统 | 第38-39页 |
2.6 真空系统 | 第39-42页 |
第3章 理论方法 | 第42-50页 |
3.1 闭合轨道理论和标度能谱 | 第42-45页 |
3.2 里德堡原子的Landau-Zener过程 | 第45-50页 |
3.2.1 定态薛定愕方程求解 | 第46-47页 |
3.2.2 Landau-Zener动力学演化求解 | 第47-50页 |
第4章 外场中里德堡原子的标度能谱 | 第50-60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理论分析 | 第51-54页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54-59页 |
4.3.1 里德堡钡原子|M|=1的磁场标度能谱 | 第55-56页 |
4.3.2 里德堡钡原子|M|=1的电场标度能谱 | 第56-58页 |
4.3.3 里德堡钡原子|M|=0的电场标度能谱 | 第58-59页 |
4.4 结论 | 第59-60页 |
第5章 纯电场中里德堡钠原子纵向动力学实验研究——加减速 | 第60-70页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5.2 实验装置 | 第61-63页 |
5.3 结果和分析 | 第63-69页 |
5.3.1 里德堡钠原子的两级加减速 | 第64-65页 |
5.3.2 里德堡钠原子不同量子态的分离 | 第65-66页 |
5.3.3 模拟分析里德堡钠原子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动力学过程 | 第66-68页 |
5.3.4 里德堡钠原子量子态的演化 | 第68-69页 |
5.4 结论 | 第69-70页 |
第6章 纯电场中里德堡钠原子横向动力学实验研究——偏转 | 第70-80页 |
6.1 引言 | 第70-71页 |
6.2 实验装置 | 第71-72页 |
6.3 结果和分析 | 第72-79页 |
6.3.1 里德堡钠原子25p态的偏转成像 | 第73-74页 |
6.3.2 里德堡钠原子25s态的偏转成像 | 第74-76页 |
6.3.3 里德堡钠原子在梯度电场中的运动轨道模拟 | 第76-79页 |
6.4 结论 | 第79-80页 |
第7章 交叉场中里德堡钠原子量子态的动力学演化 | 第80-96页 |
7.1 引言 | 第80-83页 |
7.2 理论方法 | 第83-87页 |
7.3 实验装置 | 第87-88页 |
7.4 结果和分析 | 第88-95页 |
7.4.1 原子的飞行轨迹 | 第88-92页 |
7.4.2 里德堡钠原子31s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 第92-95页 |
7.4.2.1 实验观测的钠原子31s态的动力学演化结果 | 第92-94页 |
7.4.2.2 量子力学方法计算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 第94-95页 |
7.5 结论 | 第95-96页 |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8页 |
作者简介与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