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3-16页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6-19页 |
1.2.3 文献小结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 第23-30页 |
2.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含义 | 第23页 |
2.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阶段 | 第23-25页 |
2.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 | 第25-26页 |
2.2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2.2.1 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26页 |
2.2.2 财务风险的类别 | 第26-27页 |
2.2.3 财务风险的成因 | 第27-28页 |
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 第28-30页 |
2.3.1 筹资风险 | 第28页 |
2.3.2 运营风险 | 第28-29页 |
2.3.3 现金流风险 | 第29-30页 |
第3章 A融资平台公司的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3.1 A融资平台公司所属行业的现状 | 第30-33页 |
3.1.1 融资平台公司的相关政策 | 第30-31页 |
3.1.2 融资平台公司取得的成绩 | 第31-32页 |
3.1.3 融资平台公司暴露的诸多问题 | 第32-33页 |
3.2 A融资平台公司的概况 | 第33-35页 |
3.2.1 历史沿革 | 第33页 |
3.2.2 股权结构 | 第33-34页 |
3.2.3 组织机构设置 | 第34页 |
3.2.4 经营状况 | 第34-35页 |
3.3 A融资平台公司的PEST分析 | 第35-37页 |
3.3.1 政治环境 | 第35页 |
3.3.2 经济环境 | 第35页 |
3.3.3 社会环境 | 第35-36页 |
3.3.4 技术环境 | 第36-37页 |
第4章 A融资平台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 第37-58页 |
4.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4.1.1 单一指标分析法 | 第37页 |
4.1.2 综合指标分析法 | 第37-38页 |
4.2 分析指标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8-39页 |
4.2.2 指标的确定 | 第39-40页 |
4.3 分析的过程 | 第40-57页 |
4.3.1 单一指标分析的过程 | 第40-48页 |
4.3.2 综合指标分析的过程 | 第48-57页 |
4.4 分析结果的评价 | 第57-58页 |
第5章 A融资平台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58-65页 |
5.1 加强筹资风险的控制 | 第58-59页 |
5.1.1 对筹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 | 第58页 |
5.1.2 拓宽融资渠道调整负债结构 | 第58-59页 |
5.2 加强运营风险控制 | 第59-60页 |
5.2.1 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59页 |
5.2.2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快产业发展 | 第59-60页 |
5.3 加强现金流风险控制 | 第60-61页 |
5.3.1 加强企业现金流的预算管理 | 第60页 |
5.3.2 完善企业资金调度的决策流程 | 第60-61页 |
5.4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强化财务监督 | 第61-62页 |
5.5 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 | 第62-65页 |
5.5.1 国有资产管理转向国有资本运作 | 第62-63页 |
5.5.2 平台公司的资源整合 | 第63页 |
5.5.3 打造多层次的投融资平台公司 | 第63页 |
5.5.4 内部管理体制转型 | 第63-6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第71-74页 |
附录1 地方政府A融资平台公司财务指标权重设置调查问卷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