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遗传毒性及其分子机制探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语表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3页 |
1.1 贝母 | 第11-26页 |
1.2 药物毒理学概览 | 第26-28页 |
1.3 实验目的 | 第28-3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3-63页 |
2.1 有丝分裂 | 第33-43页 |
2.2 染色体不稳定及其发生机制 | 第43-55页 |
2.3 染色体不稳定与肿瘤 | 第55-63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3-78页 |
3.1 试验用试剂的配制 | 第63-65页 |
3.2 细胞培养 | 第65页 |
3.3 川贝母提取物和贝母生物碱 | 第65页 |
3.4 台粉蓝拒染法 | 第65-66页 |
3.5 胞质阻断微核试验 | 第66-67页 |
3.6 有丝分裂指数和有丝分裂错误分析 | 第67-71页 |
3.7 SAC活性测定 | 第71-72页 |
3.8 细胞同步化 | 第72-73页 |
3.9 实时定量PCR | 第73-76页 |
3.10 胞质分裂失败的測定 | 第76页 |
3.11 数据统计及作图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川贝母诱发染色体不稳定 | 第78-93页 |
4.2 引言 | 第78-80页 |
4.3 结果 | 第80-90页 |
4.4 讨论 | 第90-92页 |
4.5 结论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川贝母降低纺锤体组装检查点活性 | 第93-110页 |
5.2 引言 | 第93-96页 |
5.3 结果 | 第96-106页 |
5.4 讨论 | 第106-109页 |
5.5 结论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川贝母诱发胞质分裂失败 | 第110-123页 |
6.2 引言 | 第110-111页 |
6.3 结果 | 第111-120页 |
6.4 讨论 | 第120-122页 |
6.5 结论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川贝母诱发纺锤体多极性 | 第123-135页 |
7.2 引言 | 第123-124页 |
7.3 结果 | 第124-131页 |
7.4 讨论 | 第131-134页 |
7.5 结论 | 第134-135页 |
第八章 贝母生物碱促进染色体不稳定 | 第135-147页 |
8.2 引言 | 第135-137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37-146页 |
8.4 结论 | 第146-147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7-152页 |
9.1 总结 | 第147-148页 |
9.2 创新点 | 第148-150页 |
9.3 不足 | 第150页 |
9.4 展望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所获奖励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