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高压与高温物理学论文--高压物理学论文

高压下材料结构和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高压简述第13-15页
        1.1.1 高压结构相变第13-14页
        1.1.2 高压下电子结构相变第14-15页
    1.2 高压科学研究手段第15-17页
        1.2.1 实验装置与测量手段第15-17页
        1.2.2 理论模拟第17页
    1.3 下地幔及矿物研究简介第17-20页
        1.3.1 地幔简介及组分第18-19页
        1.3.2 自旋态转变简介第19-20页
    1.4 超导简述第20-22页
    1.5 富氢超导材料第22-24页
    1.6 机器学习简述第24-25页
    1.7 本论文内容和意义第25-29页
第2章 理论方法第29-47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29-32页
        2.1.1 波恩-奥本海默绝热近似第29-30页
        2.1.2 Hartree-Fock 方法第30-32页
    2.2 DFT交换关联近似第32-34页
        2.2.1 局域密度近似第32-33页
        2.2.2 广义梯度近似第33-34页
    2.3 Hubbard U模型第34-36页
    2.4 杂化泛函理论第36-37页
    2.5 电-声相互作用和超导转变温度第37-39页
    2.6 人工神经网络第39-47页
        2.6.1 简介第39页
        2.6.2 低维神经网络第39-41页
        2.6.3 高维神经网络第41-42页
        2.6.4 对称性函数第42-45页
        2.6.5 能量梯度:力和应力张量第45-47页
第3章 高压下铁方镁石(Mg_(1-x)Fe_x)O中Fe~(2+)自旋态转变压力研究第47-63页
    3.1 研究背景第47-49页
    3.2 研究方法第49-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60页
        3.3.1 PBE计算Fe~(2+)自旋态转变压力第51-52页
        3.3.2 PBE+U计算Fe~(2+)自旋态转变压力第52-54页
        3.3.3 HSE结构计算第54-55页
        3.3.4 HSE计算Fe~(2+)自旋态转变压力第55-58页
        3.3.5 不同浓度下(Mg_(1-x)Fe_x)O的带隙计算第58-60页
    3.4 熵对(Mg_(1-x)Fe_x)O中Fe~(2+)自旋态转变压力的影响第60-61页
    3.5 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高压下B掺杂石墨烷的超导性质研究第63-81页
    4.1 研究背景第63-65页
    4.2 研究方法第65-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79页
        4.3.1 晶体结构第67-70页
        4.3.2 电子结构第70-72页
        4.3.3 声子谱第72-75页
        4.3.4 电-声耦合和超导电性第75-79页
    4.4 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CeOCl压缩行为和电子结构研究第81-89页
    5.1 研究背景第81-82页
    5.2 研究方法第82-83页
        5.2.1 实验合成和测量方法第82页
        5.2.2 理论计算方法第82-8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3-88页
        5.3.1 晶体结构和弹性模量第83-86页
        5.3.2 电子结构和荧光性质第86-88页
    5.4 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运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势方法研究碳高温高压下的物性第89-101页
    6.1 背景介绍第89-90页
    6.2 碳原子神经网络势的构建第90-97页
        6.2.1 数据库的建立第90-91页
        6.2.2 原子指纹的构建和神经网络的构建第91-95页
        6.2.3 学习方法的评估第95-97页
    6.3 人工神经网络原子势的测试第97-99页
    6.4 小结第99-101页
第7章 总结和展望第101-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9-131页
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可靠性脉冲X射线光源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黑腔等离子体填充对辐射场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