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中间相沥青定义 | 第11-12页 |
1.3 中间相沥青的发展史 | 第12-13页 |
1.4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直接热缩聚法 | 第13-14页 |
1.4.2 萃取法 | 第14页 |
1.4.3 加氢改性法 | 第14页 |
1.4.4 催化法 | 第14-15页 |
1.5 中间相沥青的分类 | 第15-17页 |
1.5.1 单聚中间相沥青 | 第16页 |
1.5.2 共聚中间相沥青 | 第16-17页 |
1.5.3 混合中间相沥青 | 第17页 |
1.6 中间相沥青的形成机理 | 第17-19页 |
1.6.1 传统解释 | 第17-18页 |
1.6.2 微域构筑理论 | 第18页 |
1.6.3 颗粒单元基本构筑理论 | 第18-19页 |
1.7 中间相沥青的应用 | 第19-22页 |
1.7.1 高性能碳纤维 | 第19页 |
1.7.2 粘合剂 | 第19-20页 |
1.7.3 石墨化碳微球 | 第20页 |
1.7.4 润滑剂 | 第20页 |
1.7.5 中间相基泡沫炭 | 第20-21页 |
1.7.6 锂电负极材料 | 第21-22页 |
1.8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2.3 材料分析和表征 | 第25-27页 |
第3章 高软化点中间相沥青的制备研究 | 第27-51页 |
3.1 前言 | 第27-28页 |
3.2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3.3 煤沥青原料的选择 | 第28-31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3.4 液溴引入量的影响 | 第31-36页 |
3.4.1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3.5 确定最佳脱溴温度和脱溴时间 | 第36-45页 |
3.5.1 实验部分 | 第37页 |
3.5.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3.6 溴自由基改性沥青和直接热处理沥青性质比较 | 第45-49页 |
3.6.1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6.2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脱溴沥青基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第51-66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4.2.1 脱溴沥青基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52页 |
4.2.2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5页 |
4.3.1 脱溴沥青基负极材料的元素组成及结构性质 | 第52-59页 |
4.3.2 电化学性能 | 第59-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67页 |
5.2 创新点 | 第67页 |
5.3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