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心血管疾病及治疗药物 | 第12-14页 |
1.1.1 心血管疾病 | 第12页 |
1.1.2 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 第12页 |
1.1.3 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 | 第12-14页 |
1.2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生物合成机制 | 第14-16页 |
1.2.1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机制 | 第14-15页 |
1.2.2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的异源生物合成 | 第15-16页 |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6-17页 |
1.3.1 毕赤酵母 | 第16页 |
1.3.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势 | 第16页 |
1.3.3 毕赤酵母合成小分子化合物 | 第16-17页 |
1.3.4 他汀泵蛋白 | 第17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不同来源他汀泵蛋白的初步功能分析 | 第19-38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19页 |
2.2.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19-21页 |
2.2.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3.1 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21-22页 |
2.3.2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电转化 | 第22-23页 |
2.3.3 毕赤酵母基因组的提取及验证 | 第23页 |
2.3.4 DNA片段获得及载体组装 | 第23页 |
2.3.5 洛伐他汀标准品处理 | 第23-24页 |
2.3.6 毕赤酵母菌株的点板生长 | 第24页 |
2.3.7 毕赤酵母菌株的甲醇诱导 | 第24页 |
2.3.8 产物分析 | 第24页 |
2.3.9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4-2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2.4.1 不同来源他汀泵蛋白的同源分析 | 第25-27页 |
2.4.2 质粒构建与菌株筛选 | 第27-31页 |
2.4.3 他汀泵蛋白过表达菌株对洛伐他汀的耐受分析 | 第31-35页 |
2.4.4 他汀泵蛋白过表达菌株的莫纳克林J转运分析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他汀泵蛋白TapA对洛伐他汀的转运功能 | 第38-52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3.2.1 菌株和质粒 | 第38页 |
3.2.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38-39页 |
3.2.3 毕赤酵母蛋白的提取 | 第39页 |
3.2.4 Western blot检测 | 第39页 |
3.2.5 荧光观测 | 第39页 |
3.2.6 胞内外产物的萃取 | 第39-40页 |
3.2.7 葡萄糖、乙醇、乙酸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3.2.8 甲醇为碳源的反应器工艺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3.3.1 质粒构建与菌株筛选 | 第40-43页 |
3.3.2 TapA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 第43-45页 |
3.3.3 TapA过表达促进洛伐他汀转运 | 第45-49页 |
3.3.4 反应器发酵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他汀泵蛋白TapA对莫纳克林J的转运功能 | 第52-59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4.3.1 TapA过表达促进莫纳克林J转运 | 第52-56页 |
4.3.2 反应器发酵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他汀泵蛋白TapA在莫纳克林J高产菌群系统中的应用 | 第59-84页 |
5.1 前言 | 第59-60页 |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0-62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83页 |
5.3.1 质粒构建与菌株筛选 | 第62-71页 |
5.3.2 脂肪酸合酶在莫纳克林J高产菌群系统中的调控 | 第71-74页 |
5.3.3 莫纳克林J合成菌株中过表达TapA | 第74-80页 |
5.3.4 二氢莫纳克林L合成菌株中过表达TapA | 第80-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1-92页 |
附录1 实验中所用的菌株 | 第92-94页 |
附录2 实验中所用的质粒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