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MOF负载的Ru基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酸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9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CO_2的理化性质以及资源化利用第10-16页
        1.2.1 CO_2的分子结构第10-11页
        1.2.2 CO_2的分子轨道以及活化形式第11-15页
        1.2.3 CO_2的资源化转化第15-16页
    1.3 CO_2加氢制甲酸第16-25页
        1.3.1 甲酸简介及CO_2加氢制甲酸的反应特征第16-18页
        1.3.2 CO_2加氢制甲酸均相催化体系第18-22页
        1.3.3 CO_2加氢制甲酸非均相催化体系第22-25页
    1.4 MOF材料及其在催化方面的利用第25-26页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26-29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9-35页
    2.1 化学试剂第29-30页
    2.2 实验设备及实验步骤第30-31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31-32页
        2.3.1 MOF材料的合成第31-32页
        2.3.2 RuNPs/MOF催化剂的制备第32页
        2.3.3 RuCl_3/MOF催化剂的制备第32页
    2.4 产物分析方法第32页
    2.5 催化剂的表征第32-34页
        2.5.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32-33页
        2.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3页
        2.5.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3页
        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3页
        2.5.5 透射电镜(TEM)第33-34页
        2.5.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第34页
        2.5.7 N_2物理吸附仪第34页
        2.5.8 热失重分析(TG)第34页
    2.6 实验结果的计算第34-35页
第3章 RuNPs/MOF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酸第35-55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RuNPs/MOF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酸的反应性能第36-39页
        3.2.1 乙醇-水-三乙胺溶剂体系中的溶剂效应第36-38页
        3.2.2 不同MOF载体负载RuNPs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38-39页
    3.3 RuNPs/MOF的表征结果与分析第39-49页
        3.3.1 XRD分析第39-40页
        3.3.2 N_2物理吸附第40-43页
        3.3.3 TEM表征第43-44页
        3.3.4 FT-IR分析第44-45页
        3.3.5 XPS分析第45-48页
        3.3.6 TG分析第48-49页
    3.4 反应条件优化第49-53页
        3.4.1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9-50页
        3.4.2 PH2/PCO_2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3.4.3 反应初始总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3.4.4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3.5 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后合成修饰的RuCl_3/MOF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酸第55-71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RuCl_3/MOF催化剂的制备第55-58页
    4.3 RuCl_3/MOF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4.3.1 XRD分析第58-59页
        4.3.2 FT-IR分析第59-60页
        4.3.3 TG表征第60-61页
        4.3.4 N_2物理吸附表征第61-62页
        4.3.5 SEM和TEM分析第62-66页
        4.3.6 XPS分析第66-67页
    4.4 溶剂以及添加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7-69页
    4.5 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说明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肠杆菌全局调控因子工程及多西环素与甲砜霉素耐受性研究
下一篇:柔性连接三苯胺-三嗪D-A体系的构建及光物理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