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水处理耦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能源与水资源现状 | 第8-9页 |
1.1.1 能源现状 | 第8-9页 |
1.1.2 水资源现状 | 第9页 |
1.2 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 | 第9-14页 |
1.2.1 电催化氧化法 | 第10-12页 |
1.2.2 光化学氧化法 | 第12-14页 |
1.3 光伏发电技术 | 第14-16页 |
1.3.1 太阳能电池 | 第14-15页 |
1.3.2 太阳能电池冷却技术 | 第15-16页 |
1.4 光伏水处理耦合系统 | 第16-18页 |
1.5 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 | 第20-30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1-25页 |
2.2.1 光伏/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 | 第21-24页 |
2.2.2 光伏/光化学薄液膜水处理系统 | 第24-25页 |
2.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5-26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光伏/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研究 | 第30-48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30页 |
3.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0-32页 |
3.3 不同系统间的性能对比 | 第32-35页 |
3.3.1 酸性红26 的脱色效率 | 第32-33页 |
3.3.2 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 | 第33-35页 |
3.4 不同因素对耦合系统的影响 | 第35-43页 |
3.4.1 温度对耦合系统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2 氯离子浓度对耦合系统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3 污染物浓度对耦合系统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总有机碳量的分析 | 第43页 |
3.6 中间产物的测量 | 第43-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4章 基于光伏/光化学薄液膜水处理系统的研究 | 第48-72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48-49页 |
4.1.1 户外实验 | 第48页 |
4.1.2 室内实验 | 第48-49页 |
4.2 透射光谱分析 | 第49-52页 |
4.3 不同系统下污染物降解效率的比较 | 第52-54页 |
4.4 不同系统下电性能的对比 | 第54-60页 |
4.4.1 电池板温度的对比 | 第54-56页 |
4.4.2 电池板短路电流的对比 | 第56-58页 |
4.4.3 电池板最大输出功率的对比 | 第58-60页 |
4.5 流量对薄液膜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0-65页 |
4.5.1 不同流量下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 第60-61页 |
4.5.2 降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61-62页 |
4.5.3 不同流量下系统的电性能 | 第62-65页 |
4.6 稳态条件下的优化 | 第65-70页 |
4.6.1 流量的优化 | 第65-67页 |
4.6.2 氧化剂浓度的优化 | 第67-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4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