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氛围、心理抗拒和社区参与研究--互依自我调节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虚拟社区参与 | 第16-21页 |
2.1.1 虚拟社区参与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2 虚拟社区参与的维度 | 第17-19页 |
2.1.3 虚拟社区参与驱动因素 | 第19-21页 |
2.2 组织氛围理论 | 第21-23页 |
2.2.1 组织氛围的内涵 | 第21页 |
2.2.2 组织氛围的维度 | 第21-22页 |
2.2.3 感知虚拟社区氛围 | 第22-23页 |
2.3 心理抗拒理论 | 第23-26页 |
2.3.1 心理抗拒的内涵 | 第23-24页 |
2.3.2 心理抗拒的测量 | 第24页 |
2.3.3 心理抗拒的前因 | 第24-26页 |
2.4 自我建构理论 | 第26-28页 |
2.4.1 自我建构的内涵 | 第26页 |
2.4.2 自我建构相关变量 | 第26-28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第28-32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8-30页 |
3.1.1 规范压力与心理抗拒 | 第28页 |
3.1.2 对贡献的认可与心理抗拒 | 第28-29页 |
3.1.3 心理抗拒与虚拟社区参与 | 第29页 |
3.1.4 依存型自我建构的调节效应 | 第29-30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30-32页 |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2-38页 |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2页 |
4.2 量表开发 | 第32-35页 |
4.2.1 社区参与的测量 | 第32-33页 |
4.2.2 虚拟社区氛围的测量 | 第33-34页 |
4.2.3 心理抗拒的测量 | 第34-35页 |
4.2.4 互依自我的测量 | 第35页 |
4.3 问卷设计 | 第35-36页 |
4.4 预测试 | 第36页 |
4.5 正式测试与数据收集 | 第36-38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38-44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8-41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38-40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40-41页 |
5.3 共同方法偏差 | 第41页 |
5.4 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5.4.1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41-42页 |
5.4.2 调节效应检验 | 第42-4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4-48页 |
6.1 假设检验结果的讨论 | 第44-45页 |
6.2 理论启示 | 第45-46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46-47页 |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