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各种核反应堆、核电厂论文--核反应堆:按冷却剂分论文--熔盐堆论文

ZrCo储氚合金抗歧化机理及掺杂改性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9页
    1.1 氚与熔盐堆中氚控技术第18-22页
        1.1.1 氚简介第18-19页
        1.1.2 熔盐堆中氚控技术第19-22页
    1.2 储氢金属及其在氚储存中的应用第22-24页
        1.2.1 金属储存氢气机理第22-23页
        1.2.2 储氢金属在氚吸附回收中的应用第23-24页
    1.3 ZrCo系储氚合金研究现状第24-35页
        1.3.1 ZrCo储氚合金第24-27页
            1.3.1.1 ZrCo合金简介第25页
            1.3.1.2 同位素效应对ZrCo合金的影响第25-27页
        1.3.2 ZrCo合金发生氢致歧化的实验研究进展第27-33页
        1.3.3 ZrCo合金的理论研究进展第33-35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分布第35-39页
        1.4.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6页
        1.4.2 论文结构分布第36-39页
第2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理论基础第39-47页
    2.1 多粒子体系近似第39-41页
        2.1.1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39-40页
        2.1.2 Hartree-Fock近似方程第40-41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从波函数到电荷密度第41-45页
        2.2.1 Hohenberg-Kohn定理和Kohn-Sham方程第41-42页
        2.2.2 交换关联泛函第42-44页
        2.2.3 赝势方法第44-45页
    2.3 NEB(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第45-46页
    2.4 计算软件包(VASP)简介第46-47页
第3章 元素替代对ZrCoH_3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的影响第47-75页
    3.1 单原子替换对ZrCo合金抗歧化性能的理论研究第48-67页
        3.1.1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第48-49页
        3.1.2 结果与讨论第49-67页
            3.1.2.1 不同位置氢原子在ZrCoH_3中的结合能第49-51页
            3.1.2.2 ZrCoH_3中H(4c_2)和H(8f_1)与其近邻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性质第51-54页
            3.1.2.3 替代后ZrCoH_3中H(4c_2)和H(8f_1)与其紧邻金属原子间的成键性质第54-58页
            3.1.2.4 ZrCoH_3中8e位氢与其周围原子的成键性质第58-62页
            3.1.2.5 ZrCoH_3中8e位四面体的原子结构及氢原子扩散势垒研究第62-67页
    3.2 Ti和Ni共掺杂对ZrCo合金抗歧化能力的理论研究第67-73页
        3.2.1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第67-68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3.2.2.1 电子结构第68-70页
            3.2.2.2 原子结构分析第70-73页
    3.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ZrCo合金抗氢致歧化掺杂的理论预测第75-91页
    4.1 其他元素替代对ZrCo合金抗歧化能力的筛选与预测第75-78页
        4.1.1 计算方法第76页
        4.1.2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76-78页
    4.2 V和Nb掺杂ZrCo合金后的结构稳定性第78-87页
        4.2.1 计算模型和方法第80-81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81-87页
    4.3 对预测替代合金元素的验证第87-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5章 ZrCo合金歧化储氢性能的同位素效应第91-115页
    5.1 ZrCo合金氢化物、氘化物和氚化物的同位素研究第92-96页
        5.1.1 计算方法第93页
        5.1.2 结果和讨论第93-96页
            5.1.2.1 形成稳定化合物后的电子性质第93-95页
            5.1.2.2 不同位置氢同位素的结合能第95-96页
    5.2 氢同位素对ZrCo合金储氢性能的实验研究第96-112页
        5.2.1 合金样品的制备与表征第97-99页
        5.2.2 合金在氢/氘气氛下的活化动力学第99-101页
        5.2.3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第101-104页
        5.2.4 ZrCo合金吸/放氢/氘性能和热力学研究第104-107页
        5.2.5 ZrCo合金歧化的同位素效应第107-112页
    5.3 本章小结第112-11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5-119页
    6.1 总结第115-117页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二维过渡金属薄膜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下一篇:镍及镍基合金内氦泡演化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