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蓝莓栽培技术与花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 1.1 概述 | 第8-10页 |
| 1.1.1 自然分布概况 | 第8页 |
| 1.1.2 品种分类介绍 | 第8-10页 |
| 1.1.3 蓝莓的价值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2.1 世界蓝莓栽培进展 | 第10-11页 |
| 1.2.2 中国蓝莓栽培发展 | 第11-12页 |
| 1.2.3 广东蓝莓栽培进展 | 第12页 |
| 1.3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3.1 蓝莓繁殖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 1.3.2 土壤基质研究 | 第13-14页 |
| 1.3.3 水肥管理研究 | 第14页 |
| 1.3.4 蓝莓花微形态结构研究 | 第14-15页 |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 1.4.1 广东地区蓝莓推广种植 | 第15页 |
| 1.4.2 ‘园蓝’品种花盛果少 | 第15-16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 2.1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 2.2 试验地概况 | 第18-19页 |
| 2.3 试验试剂及器具 | 第19-20页 |
| 2.3.1 试验试剂 | 第19-20页 |
| 2.3.2 供试仪器 | 第20页 |
| 2.4 试验处理与方法 | 第20-26页 |
| 2.4.1 广东地区蓝莓繁殖技术 | 第20-22页 |
| 2.4.2 土壤基质的调配试验 | 第22-23页 |
| 2.4.3 广东地区蓝莓水肥管理 | 第23-25页 |
| 2.4.4 蓝莓花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8页 |
| 3.1 广东地区蓝莓繁殖技术试验 | 第26-28页 |
| 3.1.1 蓝莓的扦插繁殖 | 第26-27页 |
| 3.1.2 蓝莓组培苗瓶外移栽生根 | 第27-28页 |
| 3.2 土壤基质的调配试验 | 第28-31页 |
| 3.2.1 土壤pH值调配试验 | 第28-29页 |
| 3.2.2 土壤基质成分的调配试验 | 第29-31页 |
| 3.3 广东地区蓝莓水肥管理试验 | 第31-33页 |
| 3.3.1 盆栽保水剂试验 | 第31-32页 |
| 3.3.2 叶面肥的选择 | 第32-33页 |
| 3.4 蓝莓花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 第33-38页 |
| 3.4.1 蓝莓花器官的微形态结构特征 | 第33-36页 |
| 3.4.2 蓝莓花粉的超微形态结构特征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38-43页 |
| 4.1 试验小结 | 第38-40页 |
| 4.1.1 广东地区蓝莓繁殖技术试验 | 第38页 |
| 4.1.2 土壤基质调配试验 | 第38-39页 |
| 4.1.3 广东地区蓝莓水肥管理试验 | 第39页 |
| 4.1.4 蓝莓花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 第39-40页 |
| 4.2 讨论 | 第40-43页 |
| 4.2.1 适宜蓝莓扦插的基质 | 第40-41页 |
| 4.2.2 适宜蓝莓生长的叶面肥 | 第41页 |
| 4.2.3 花微形态结构与结实率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 5.1 结论 | 第43页 |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 附录A 缩略词 | 第52-53页 |
| 附录B 试验图版 | 第53-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