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写、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微纤化纤维制备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2.1 木质纤维原料 | 第16-18页 |
1.2.2 蔗渣纤维原料 | 第18-19页 |
1.2.3 微纤化纤维的制备 | 第19-25页 |
1.2.3.1 不同类型的微纤化纤维 | 第19-20页 |
1.2.3.2 机械法制备微纤化纤维 | 第20-25页 |
1.3 微纤化纤维的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3.1 微纤化纤维的性质表征 | 第25页 |
1.3.2 微纤化纤维的应用研究 | 第25-26页 |
1.4 残余木素对纤维素纤维机械微纤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1.5 残余木素对微纤化纤维及纤维薄膜组成、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6 生物质精炼与微纤化纤维制备相结合的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32-35页 |
1.7.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32-33页 |
1.7.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残余木素对纤维素纤维机械微纤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35-53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5-38页 |
2.2.1 原料及化学药品 | 第35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5-36页 |
2.2.3 不同木素含量的纤维素纤维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4 纤维素纤维的机械微纤化 | 第37页 |
2.2.5 机械能耗的计算 | 第37页 |
2.2.6 纳米纤维得率计算 | 第37-38页 |
2.2.7 纤维形态观察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2.3.1 不同木素含量纤维素纤维样品的制备及化学组分分析 | 第38-40页 |
2.3.2 残余木素对微纤化纤维形态和尺寸结构的影响 | 第40-47页 |
2.3.2.1 纳米纤维得率测定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40-42页 |
2.3.2.2 残余木素对纳米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2-45页 |
2.3.2.3 残余木素对机械微纤化过程中纤维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2.3.3 残余木素对纳米纤维尺寸结构的影响 | 第47-49页 |
2.3.4 残余木素对机械微纤化过程能耗的影响 | 第49-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残余木素对微纤化纤维及纤维薄膜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3-80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3-57页 |
3.2.1 原料及化学药品 | 第54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54页 |
3.2.3 含木素的微纤化纤维的制备 | 第54页 |
3.2.4 纤维薄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3.2.5 分析和表征 | 第55-57页 |
3.2.5.1 化学组分分析 | 第55页 |
3.2.5.2 纳米纤维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3.2.5.3 微纤化纤维的形态分析 | 第55页 |
3.2.5.4 比表面积及微孔结构分析 | 第55页 |
3.2.5.5 XRD分析 | 第55页 |
3.2.5.6 聚合度的测定 | 第55-56页 |
3.2.5.7 XPS分析 | 第56页 |
3.2.5.8 TGA分析 | 第56页 |
3.2.5.9 细小纤维含量的测定 | 第56页 |
3.2.5.10 纤维薄膜的形态及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3.2.5.11 透光性能分析 | 第57页 |
3.2.5.12 机械性能分析 | 第57页 |
3.2.5.13 疏水性能分析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8页 |
3.3.1 残余木素对微纤化纤维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7-69页 |
3.3.1.1 不同木素含量微纤化纤维的化学组分及化学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3.3.1.2 形态及尺寸结构 | 第60-63页 |
3.3.1.3 比表面积及微孔结构 | 第63-66页 |
3.3.1.4 脱水性能 | 第66页 |
3.3.1.5 结晶度和聚合度 | 第66-68页 |
3.3.1.6 热稳定性能 | 第68-69页 |
3.3.2 残余木素对微纤化纤维薄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9-78页 |
3.3.2.1 形态和结构 | 第69-71页 |
3.3.2.2 透光性能 | 第71-72页 |
3.3.2.3 机械性能 | 第72-73页 |
3.3.2.4 疏水性能 | 第73-75页 |
3.3.2.5 表面化学分析 | 第75-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有机溶剂预处理与超细研磨相结合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微纤化纤维的研究 | 第80-98页 |
4.1 引言 | 第80-81页 |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81-83页 |
4.2.1 原料及化学药品 | 第81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81页 |
4.2.3 有机溶剂预处理 | 第81-82页 |
4.2.4 机械微纤化制备纳米纤维 | 第82页 |
4.2.5 分析与表征 | 第82-83页 |
4.2.5.1 化学组分分析 | 第82页 |
4.2.5.2 总有机碳分析 | 第82页 |
4.2.5.3 纳米纤维得率计算 | 第82页 |
4.2.5.4 纤维形态观察 | 第82-83页 |
4.2.5.5 微纤化纤维悬浮液的透光性能分析 | 第83页 |
4.2.5.6 预处理副产物产量的测定 | 第8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7页 |
4.3.1 预处理蔗渣的物料平衡 | 第83-89页 |
4.3.1.1 化学组分分析 | 第83-86页 |
4.3.1.2 总有机碳分析 | 第86-89页 |
4.3.2 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纳米纤维制备 | 第89-93页 |
4.3.2.1 纳米纤维得率分析 | 第89-91页 |
4.3.2.2 纤维的形态和尺寸结构 | 第91-93页 |
4.3.3 预处理副产物的物料平衡 | 第93-95页 |
4.3.4 有机溶剂预处理的再循环性能 | 第95-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5.1 结论 | 第98-100页 |
5.2 创新点 | 第100页 |
5.3 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