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核酸适体简介 | 第14-19页 |
1.2.1 核酸适体的筛选 | 第14-15页 |
1.2.2 核酸适体在疾病标志物甄别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 核酸适体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4 核酸适体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9-28页 |
1.3.1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 | 第20-23页 |
1.3.2 长余辉纳米材料 | 第23-28页 |
1.4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8-31页 |
1.4.1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分离富集方法 | 第29-30页 |
1.4.2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诊断磁共振技术 | 第30-31页 |
1.5 本研究论文的构想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1页 |
第2章 基于DNA邻近表面杂交策略的蛋白质活性可逆调控方法 | 第41-67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2.2.2 AuNRs合成 | 第43-44页 |
2.2.3 DNA链置换反应 | 第44页 |
2.2.4 磁球支撑的AuNRs纳米结构(MB/Au)的制备及光热效应测定 | 第44页 |
2.2.5 核酸适体TBA15引导的MB/Au(MB/Au-TBA15)的制备 | 第44-45页 |
2.2.6 基于邻近表面杂交策略抑制凝血酶活性 | 第45页 |
2.2.7 近红外光刺激下凝血酶恢复 | 第45页 |
2.2.8 散射光谱测试 | 第45页 |
2.2.9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测试 | 第45-46页 |
2.2.10 人血清凝血时间测试 | 第4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1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46-47页 |
2.3.2 核酸适体TBA15引导的AuNRs (Au-TBA15)表征 | 第47-48页 |
2.3.3 可行性测试 | 第48-50页 |
2.3.4 散射光谱表征凝血酶活性抑制效果 | 第50-52页 |
2.3.5 光学显微镜表征凝血酶活性抑制效果 | 第52-54页 |
2.3.6 核酸适体TBA15引导的磁球/金纳米棒(MB/Au-TBA15)纳米结构表征 | 第54-56页 |
2.3.7 凝血酶活性恢复温度优化实验 | 第56-57页 |
2.3.8 近红外光照射时间对凝血酶活性恢复的影响 | 第57-59页 |
2.3.9 光学显微镜表征凝血酶活性恢复效果 | 第59-61页 |
2.3.10 人血清凝血时间测试 | 第61页 |
2.4 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第3章 核酸适体引导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用于指纹中标志物检测 | 第67-80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68-69页 |
3.2.2 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69页 |
3.2.3 核酸适体引导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69-70页 |
3.2.4 核酸适体引导的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 | 第70页 |
3.2.5 潜指纹检测 | 第70-7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5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71页 |
3.3.2 核酸适体引导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探针表征 | 第71-72页 |
3.3.3 潜指纹检测 | 第72-75页 |
3.4 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第4章 核酸适体引导的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探针用于活体肿瘤靶向成像 | 第80-109页 |
4.1 引言 | 第80-8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2-86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82-84页 |
4.2.2 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84页 |
4.2.3 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余辉衰减测试 | 第84页 |
4.2.4 秀丽隐杆线虫成像 | 第84页 |
4.2.5 活体组织无背景成像 | 第84-85页 |
4.2.6 活体组织长期成像 | 第85页 |
4.2.7 核酸适体引导的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85页 |
4.2.8 癌细胞靶向成像 | 第85-86页 |
4.2.9 健康小鼠接种4T1肿瘤 | 第86页 |
4.2.10 活体肿瘤靶向成像 | 第8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6-100页 |
4.3.1 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尺寸调控表征 | 第86-88页 |
4.3.2 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尺寸调控机理研究 | 第88-90页 |
4.3.3 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光学性质调控表征 | 第90-91页 |
4.3.4 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颗粒光学性质调控机理研究 | 第91-93页 |
4.3.5 秀丽隐杆线虫成像实验 | 第93-94页 |
4.3.6 活体组织成像实验 | 第94-96页 |
4.3.7 核酸适体引导的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探针表征 | 第96页 |
4.3.8 癌细胞靶向成像实验 | 第96-98页 |
4.3.9 活体肿瘤靶向成像实验 | 第98-100页 |
4.4 小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第5章 核酸适体引导的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探针用于血清溶菌酶检测 | 第109-131页 |
5.1 引言 | 第109-11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0-113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110-112页 |
5.2.2 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的合成 | 第112页 |
5.2.3 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光学性质测试 | 第112页 |
5.2.4 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生长过程表征 | 第112页 |
5.2.5 核酸适体引导的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112-113页 |
5.2.6 溶液中溶菌酶检测 | 第113页 |
5.2.7 肿瘤病人血清中溶菌酶检测 | 第113页 |
5.2.8 癌细胞检测 | 第11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25页 |
5.3.1 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尺寸调控 | 第113-115页 |
5.3.2 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光学性质调控 | 第115-117页 |
5.3.3 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棒生长过程研究 | 第117-118页 |
5.3.4 溶液中溶菌酶检测实验 | 第118-121页 |
5.3.5 肿瘤病人血清中溶菌酶检测实验 | 第121-123页 |
5.3.6 癌细胞靶向成像实验 | 第123-125页 |
5.4 小结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页 |
第6章 基于核酸适体的待测物分离富集探针 | 第131-150页 |
6.1 引言 | 第131-132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2-136页 |
6.2.1 试剂与仪器 | 第132-133页 |
6.2.2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133页 |
6.2.3 核酸适体引导的磁性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133-134页 |
6.2.4 选择性分离富集测试 | 第134页 |
6.2.5 循环分离富集性能测试 | 第134-135页 |
6.2.6 磁性纳米颗粒复合水凝胶填充的纯化柱的制备 | 第135页 |
6.2.7 用纯化柱进行待测物分离纯化 | 第135-13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4页 |
6.3.1 Fe_3O_4@mTiO_2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136-137页 |
6.3.2 核酸适体引导的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探针表征 | 第137-139页 |
6.3.3 探针选择性研究 | 第139-140页 |
6.3.4 分布系数计算 | 第140-141页 |
6.3.5 探针的循环分离富集性能研究 | 第141-143页 |
6.3.6 多孔水凝胶复合吸附探针的表征 | 第143-144页 |
6.3.7 多孔水凝胶复合吸附探针用于待测物分离纯化 | 第144页 |
6.4 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50-153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53-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