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跨径斜拉桥钢—砼结合段受力性能及设计长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混合梁斜拉桥钢-砼结合段概述 | 第10-11页 |
1.1.1 混合梁斜拉桥概述 | 第10页 |
1.1.2 钢-砼结合段概述 | 第10-11页 |
1.2 钢-砼结合段发展概况 | 第11-16页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1.3 钢-砼结合段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1.3.1 钢-砼结合段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2 存在的研究方向 | 第19页 |
1.4 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19-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钢-砼结合相关理论 | 第21-2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1-24页 |
2.1.1 主梁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2.1.2 钢-砼结合段工程概况 | 第22-24页 |
2.2 钢-砼结合段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1 整体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2.2.2 内力传递机制 | 第25页 |
2.2.3 结构构造特点 | 第25-26页 |
2.3 钢-砼结合段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26-29页 |
2.3.1 力学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2.3.2 有限元建模概述 | 第27-28页 |
2.3.3 钢-砼结合段建模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考虑成桥过程的桥梁总体受力 | 第29-43页 |
3.1 设计荷载标准 | 第29-30页 |
3.1.1 恒载 | 第29页 |
3.1.2 活载 | 第29-30页 |
3.2 整体杆系模型建立概述 | 第30-34页 |
3.2.1 材料特性值选取 | 第31页 |
3.2.2 建立全桥杆系模型 | 第31-32页 |
3.2.3 施加边界条件 | 第32页 |
3.2.4 模型荷载 | 第32-33页 |
3.2.5 全桥模型 | 第33页 |
3.2.6 定义施工阶段 | 第33-34页 |
3.3 计算分析思路 | 第34-35页 |
3.4 施工阶段受力分析 | 第35-37页 |
3.4.1 控制截面内力 | 第35-37页 |
3.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页 |
3.5 运营阶段受力分析 | 第37-42页 |
3.5.1 控制截面内力 | 第38-42页 |
3.5.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钢-砼结合段局部有限元分析 | 第43-57页 |
4.1 局部精细模型建立概述 | 第43-47页 |
4.1.1 材料特性值选取 | 第44页 |
4.1.2 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 | 第44-45页 |
4.1.3 边界条件处理 | 第45页 |
4.1.4 施加荷载工况力值 | 第45-46页 |
4.1.5 单元网格划分 | 第46页 |
4.1.6 结果提取位置说明 | 第46-47页 |
4.2 各工况下应力对比分析 | 第47-51页 |
4.2.1 最大轴力工况 | 第47-48页 |
4.2.2 最大剪力工况 | 第48页 |
4.2.3 最大负弯矩工况 | 第48-49页 |
4.2.4 最大正弯矩工况 | 第49-50页 |
4.2.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3 钢-砼结合段应力分析 | 第51-55页 |
4.3.1 钢结构部分应力分布分析 | 第51-53页 |
4.3.2 混凝土部分应力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钢-砼结合段长度合理取值研究 | 第57-70页 |
5.1 结合段长度参数分析阐述 | 第57页 |
5.2 应力值及提取位置说明 | 第57-58页 |
5.2.1 承压板部位 | 第58页 |
5.2.2 PBL键部位 | 第58页 |
5.3 单一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8页 |
5.3.1 轴力单独作用下应力分析 | 第58-62页 |
5.3.2 剪力单独作用下应力分析 | 第62-65页 |
5.3.3 弯矩单独作用下应力分析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