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独塔超宽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发展概述第11-14页
        1.1.1 国内外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发展概况第11-13页
        1.1.2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第13页
        1.1.3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优点第13-14页
    1.2 斜拉桥施工控制第14-18页
        1.2.1 斜拉桥施工控制实施的必要性第14-15页
        1.2.2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原则第15页
        1.2.3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内容第15-17页
        1.2.4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第18-19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施工控制理论计算第21-46页
    2.1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第21-23页
        2.1.1 无约束索力优化法第21-22页
        2.1.2 有约束索力优化法第22-23页
    2.2 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确定第23-25页
    2.3 无应力构形的计算方法第25-31页
        2.3.1 斜拉索的无应力索长第25-27页
        2.3.2 主梁无应力构形第27-29页
        2.3.3 无应力线形的表示方法第29-30页
        2.3.4 节段的无应力制作尺寸第30-31页
    2.4 跨东平水道特大桥无应力构形的计算第31-39页
        2.4.1 计算方法介绍第31-35页
        2.4.2 无应力线形计算结果第35-37页
        2.4.3 无应力制作尺寸及梁段夹角计算结果第37-39页
    2.5 施工控制现场工作第39-40页
    2.6 常见施工误差对施工控制的影响及调整方法第40-44页
        2.6.1 焊缝不均匀收缩对主梁线形的影响以及控制措施第40-42页
        2.6.2 温度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第42-44页
        2.6.3 桥面局部变形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第44页
    2.7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超宽箱梁横向应力与位移分析控制第46-56页
    3.1 模型建立第46-48页
    3.2 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第48-53页
        3.2.1 施工阶段横向应力第48-50页
        3.2.2 施工阶段横向位移第50-53页
    3.3 成桥阶段分析结果第53-54页
        3.3.1 钢箱梁成桥阶段应力第53页
        3.3.2 凝土梁段成桥阶段应力第53-54页
    3.4 平面梁单元与桥面板单元计算结果对比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合龙段施工控制第56-75页
    4.1 合龙方法的选择第56-58页
    4.2 合龙段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第58-60页
    4.3 中跨合龙目标第60-62页
    4.4 合龙施工关键几何数据计算第62-63页
        4.4.1 合龙前悬臂线性的控制第62-63页
    4.5 合龙温度分析第63-65页
        4.5.1 合龙温度预测第64页
        4.5.2 温度对合龙口标高分析第64-65页
    4.6 合龙段配切长度确定第65-67页
    4.7 合龙后全桥线形和内力第67-74页
        4.7.1 合龙段标高第67-68页
        4.7.2 主梁线形与索力第68-71页
        4.7.3 主梁应变第71-72页
        4.7.4 主塔应变第72-73页
        4.7.5 塔顶偏位第73-74页
    4.8 本章总结第74-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纤维沥青胶浆性能及在SMA-13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空间索面斜拉桥的平面等效算法及其施工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