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1-12页 |
1.1.2 历史背景 | 第12页 |
1.1.3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3.2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2 海南受“东南亚文化”影响的背景 | 第20-25页 |
2.1 海南文化的渊源特点 | 第20-22页 |
2.1.1 海南自然地理特征 | 第20页 |
2.1.2 海南的建制及历史沿革 | 第20页 |
2.1.3 海南的移民史略 | 第20-21页 |
2.1.4 海南的多元文化交融 | 第21-22页 |
2.2 海南“东南亚文化”产生的缘由 | 第22-23页 |
2.2.1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东南亚文化”的交流 | 第22页 |
2.2.2 海南人“下南洋”移民史略 | 第22-23页 |
2.2.3 海南侨乡的特点和变化 | 第23页 |
2.3 近现代海南园林景观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3 东南亚国家园林景观背景和特点 | 第25-32页 |
3.1 东南亚国家园林景观背景 | 第25-27页 |
3.1.1 地理环境 | 第25页 |
3.1.2 历史文化发展 | 第25-26页 |
3.1.3 宗教信仰 | 第26页 |
3.1.4 艺术特点 | 第26-27页 |
3.2 东南亚国家园林景观构景要素的特点 | 第27-29页 |
3.2.1 园林建筑 | 第27页 |
3.2.2 植物 | 第27-28页 |
3.2.3 山石 | 第28页 |
3.2.4 景观小品 | 第28页 |
3.2.5 景观水体 | 第28-29页 |
3.3 东南亚国家园林类型及其特点 | 第29-31页 |
3.3.1 园林类型 | 第29-30页 |
3.3.2 园林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4 民国时期东南亚文化对海南园林景观影响分析 | 第32-52页 |
4.1 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分析 | 第32-49页 |
4.1.1 空间布局 | 第32-37页 |
4.1.2 形态特征 | 第37-49页 |
4.2 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分析 | 第49页 |
4.3 对园林小品的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4.3.1 海南历史人文类园林小品 | 第49-50页 |
4.3.2 海南民俗、生活类园林小品 | 第50-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5 改革开放后东南亚文化对海南园林景观影响分析 | 第52-116页 |
5.1 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分析 | 第52-73页 |
5.1.1 空间布局 | 第52-53页 |
5.1.2 形态特征 | 第53-73页 |
5.2 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分析 | 第73-90页 |
5.2.1 园林植物的引种 | 第73-76页 |
5.2.2 植物景观配置 | 第76-87页 |
5.2.3 植物色彩的偏向 | 第87-90页 |
5.3 对山石的影响分析 | 第90-91页 |
5.4 对园林小品的影响分析 | 第91-105页 |
5.4.1 服务类小品 | 第91-94页 |
5.4.2 装饰类 | 第94-101页 |
5.4.3 展示类 | 第101-104页 |
5.4.4 照明类 | 第104-105页 |
5.5 对景观水体影响分析 | 第105-114页 |
5.5.1 静态水景 | 第106-111页 |
5.5.2 动态水景 | 第111-114页 |
5.5.3 动静结合水景 | 第114页 |
5.6 小结 | 第114-11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6-122页 |
6.1.1 时间节点的层面 | 第116-118页 |
6.1.2 园林要素的层面 | 第118-122页 |
6.2 研究后的反思 | 第122页 |
6.3 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附录 | 第128-131页 |
附表1 东南亚文化影响下的海南园林类型 | 第128-131页 |
在读期间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
插图目录 | 第132-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