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2-2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0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一、恋爱观的含义及其教育的重要性 | 第23-28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 恋爱 | 第23页 |
2. 恋爱观 | 第23-24页 |
3. 大学生恋爱观 | 第24-25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恋爱观 | 第25-26页 |
1. 爱情是在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性的升华 | 第25页 |
2. 崇尚平等、互爱基础上的自由恋爱 | 第25-26页 |
3. 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恋爱 | 第26页 |
(三) 恋爱观教育的重要性 | 第26-28页 |
1.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26-27页 |
2. 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 | 第27页 |
3. 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 第27-28页 |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 第28-40页 |
(一) 恋爱动机盲目 | 第28-31页 |
1. 摆脱空虚,刷出存在 | 第28-29页 |
2. 追随大众,活出常态 | 第29-30页 |
3. 满足虚荣,炫出魅力 | 第30页 |
4. 游戏青春,玩出高度 | 第30-31页 |
(二) 择偶标准片面 | 第31-33页 |
1. 颜值化倾向凸显 | 第31-32页 |
2. 功利化苗头隐现 | 第32-33页 |
(三) 恋爱道德滑坡 | 第33-37页 |
1. 不文明恋爱行为成常态 | 第33-34页 |
2. 失恋失德现象屡见不鲜 | 第34-35页 |
3. 性观念过度开放 | 第35-37页 |
(四) 恋爱中的角色观念模糊 | 第37-40页 |
1. “妈宝男”——精神未断奶的小男孩 | 第37-38页 |
2. “公主病”——心智未成熟的小女孩 | 第38-40页 |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40-54页 |
(一)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突出 | 第40-42页 |
1. 身心发展失衡 | 第40页 |
2. 自我认知失调 | 第40-41页 |
3. 人格不成熟 | 第41-42页 |
(二) 同辈群体滋长了从众、攀比的恋爱观 | 第42-45页 |
1. 同辈群体孕育了道德失范的生态 | 第43-44页 |
2. 同辈群体滋生了消极从众的心态 | 第44页 |
3. 同辈群体助推了盲目攀比的状态 | 第44-45页 |
(三) 家庭恋爱观教育的缺失、误导 | 第45-47页 |
1. 恋爱观教育的缺失 | 第45-46页 |
2. 恋爱观教育的误导 | 第46-47页 |
3. 父母对子女的畸形之爱 | 第47页 |
(四) 学校恋爱观教育的滞后、呆板 | 第47-52页 |
1. 恋爱观教育存在空缺 | 第47-49页 |
2. 恋爱观教育内容滞后 | 第49-50页 |
3. 恋爱观教育形式呆板 | 第50-51页 |
4. 恋爱观教育实效微弱 | 第51-52页 |
(五) 社会心态的浮躁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 第52-54页 |
1. 社会心态的浮躁与传统美德的衰微 | 第52页 |
2. 大众审美的偏差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 第52-54页 |
四、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策略 | 第54-70页 |
(一) 加强自我教育,培养爱的能力 | 第54-57页 |
1. 树立理性的自我认知 | 第54-55页 |
2. 提升恋爱道德责任感 | 第55页 |
3. 处理好恋爱中的几对关系 | 第55-57页 |
(二) 注重同辈群体引导,发挥正面影响 | 第57-59页 |
1. 塑造积极向上的群体亚文化 | 第58页 |
2. 开展健康良性的同伴教育 | 第58-59页 |
3. 发挥核心人物正面引领作用 | 第59页 |
(三) 填补家庭恋爱观教育空场,给予孩子“智爱” | 第59-62页 |
1. 在生活中渗透恋爱观教育 | 第60页 |
2. 锻造孩子健康独立的人格 | 第60-61页 |
3.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 第61-62页 |
(四) 创新恋爱观教育,增强实效性 | 第62-65页 |
1. 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 | 第62-63页 |
2. 挖掘恋爱观教育新内容 | 第63页 |
3. 开拓恋爱观教育新形式 | 第63-65页 |
4. 抢占恋爱观教育新阵地 | 第65页 |
(五) 遏制社会浮躁心态,沉淀人文精神 | 第65-70页 |
1. 理性审视西方思潮 | 第66-67页 |
2. 弘扬爱情传统美德 | 第67-68页 |
3. 增强媒体自律意识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