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经纱张力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 ·织机的发展 | 第11-12页 |
|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的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 ·论文的工作 | 第15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2页 |
| ·织机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织机机械结构 | 第18页 |
| ·织造原理概述 | 第18-20页 |
| ·经纱张力控制系统结构 | 第20-22页 |
| 第3章 经纱张力分析与处理 | 第22-29页 |
| ·经纱张力分析 | 第22-23页 |
| ·经纱张力波动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 ·开口机构引起的张力波动 | 第23-25页 |
| ·送经机构引起的张力波动 | 第25-26页 |
| ·打纬机构引起的张力波动 | 第26页 |
| ·信号的数字处理 | 第26-29页 |
| ·张力的力学模型 | 第26-27页 |
| ·织物组织结构的识别 | 第27-29页 |
| 第4章 PID控制策略研究 | 第29-37页 |
| ·PID控制器的原理 | 第29-30页 |
| ·PID控制器的结构 | 第29-30页 |
| ·控制器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30页 |
| ·基于目标送经量的PID控制 | 第30-37页 |
| ·目标送经量的定义 | 第30-31页 |
| ·目标送经量的求取 | 第31-34页 |
| ·应用实例仿真 | 第34-37页 |
| 第5章 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 第37-57页 |
| ·智能控制技术特性分析 | 第37-40页 |
| ·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比较 | 第37-38页 |
| ·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38页 |
| ·智能控制技术的分支 | 第38-40页 |
| ·智能控制分支技术的适用性 | 第40页 |
| ·模糊集合理论 | 第40-44页 |
| ·模糊集合 | 第40-41页 |
| ·模糊集合的运算 | 第41-42页 |
| ·隶属度函数 | 第42-44页 |
| ·模糊专家控制 | 第44-52页 |
| ·模糊专家控制系统的结构 | 第44-45页 |
| ·模糊PID控制 | 第45-47页 |
| ·模糊规则 | 第47-51页 |
| ·自学习机制 | 第51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 第52-57页 |
| ·神经网络结构 | 第52-54页 |
| ·BP学习算法 | 第54-5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