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关于王小波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第二节 从90年代文学看王小波小说的独特性 | 第18-27页 |
第一章 王小波的本土资源 | 第27-58页 |
第一节 构建自我的精神家园 | 第28-41页 |
第二节 王小波对中国小说传统的继承 | 第41-50页 |
第三节 王小波对中国当代资源的吸纳 | 第50-58页 |
第二章 王小波的西方资源 | 第58-84页 |
第一节 王小波接受影响的主要途径 | 第58-64页 |
第二节 王小波接受的西方思想资源 | 第64-68页 |
第三节 王小波的文学观 | 第68-73页 |
第四节 王小波接受的西方文学资源 | 第73-84页 |
第三章 王小波对中西资源的不同态度及其困境 | 第84-95页 |
第一节 王小波对传统资源的否定和接受 | 第84-89页 |
第二节 王小波对西方资源的接受及其困境 | 第89-95页 |
第四章 90年代与被改写的王小波 | 第95-112页 |
第一节 激荡碰撞的交锋——90年代社会思想与王小波 | 第96-101页 |
第二节 徘徊于市场与体制间——90年代文学与王小波 | 第101-104页 |
第三节 夹缝中的生存状态——90年代媒体与王小波之死 | 第104-109页 |
第四节 尚未进入的王小波时代 | 第109-112页 |
第五章 李银河之与王小波 | 第112-124页 |
第一节 李银河对王小波创作的影响 | 第112-120页 |
第二节 李银河与"王小波现象" | 第120-124页 |
结语 | 第124-12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13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