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8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3-3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1.1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2.1.2 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2 组织冗余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2.2.1 组织冗余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组织冗余的维度与测量 | 第25页 |
2.2.3 组织冗余的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2.2.4 组织冗余研究小结 | 第28-29页 |
2.3 多元化战略研究综述 | 第29-33页 |
2.3.1 多元化战略的内涵 | 第29-30页 |
2.3.2 多元化战略的分类与测量 | 第30页 |
2.3.3 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研究 | 第30-33页 |
2.3.4 多元化战略研究小结 | 第33页 |
2.4 组织冗余、多元化战略、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 第33-35页 |
2.4.1 组织冗余与多元化战略研究 | 第33-34页 |
2.4.2 组织冗余、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 | 第34-35页 |
2.5 文献综述小结与思考 | 第35-37页 |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37-45页 |
3.1 研究模型 | 第37-38页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8-45页 |
3.2.1 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 | 第38-39页 |
3.2.2 组织冗余与多元化战略 | 第39-42页 |
3.2.3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 第42页 |
3.2.4 多元化战略对组织冗余与绩效的中介作用 | 第42-43页 |
3.2.5 多元化战略对组织冗余与绩效的调节作用 | 第43-45页 |
4 研究设计 | 第45-52页 |
4.1 变量测量 | 第45-49页 |
4.1.1 自变量测量 | 第45-46页 |
4.1.2 中介/调节变量测量 | 第46-47页 |
4.1.3 因变量测量 | 第47页 |
4.1.4 控制变量测量 | 第47-49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49-51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2-72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52-53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55-68页 |
5.3.1 可利用冗余—企业绩效关系检验 | 第56-60页 |
5.3.2 可恢复冗余—企业绩效关系检验 | 第60-64页 |
5.3.3 潜在冗余—企业绩效关系检验 | 第64-68页 |
5.4 关于内生性 | 第68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68-72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72-8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2-76页 |
6.1.1 假设检验结果 | 第72-73页 |
6.1.2 研究结果讨论 | 第73-76页 |
6.2 研究贡献 | 第76-80页 |
6.2.1 实践启示 | 第76-79页 |
6.2.2 理论贡献 | 第79-80页 |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80-82页 |
6.3.1 研究局限 | 第80-81页 |
6.3.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