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鲁迅、莫言“看客”形象的差异对照 | 第12-26页 |
第一节 取镜范围的转换扩大 | 第13-18页 |
第二节 聚焦重心的分散转移 | 第18-21页 |
第三节 人物成像的面目各异 | 第21-26页 |
第二章 鲁迅、莫言“看客”形象的生成根源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个人经历 | 第26-30页 |
第二节 本同末异的创作动机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时代文化的客观背景 | 第33-37页 |
第三章 鲁迅、莫言“看客”形象的互补共存 | 第37-49页 |
第一节 共同丰富了乡土文学的人文内涵 | 第37-42页 |
第二节 现实主义精神诠释上的互补共存 | 第42-46页 |
第三节 克服“影响的焦虑”为互补共存提供可能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