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及方法 | 第18-28页 |
2.1 证券市场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1.1 有效市场假说 | 第18-20页 |
2.1.2 技术分析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1.3 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 第21-23页 |
2.2 数据挖掘技术 | 第23-26页 |
2.2.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第23页 |
2.2.2 数据挖掘的过程 | 第23-24页 |
2.2.3 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方法 | 第24-25页 |
2.2.4 数据挖掘技术软件工具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8-37页 |
3.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8-32页 |
3.1.1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3.1.2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 第31-32页 |
3.2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1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2.2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4.1 指标选取 | 第37-38页 |
4.1.1 股票价格指数的选取 | 第37-38页 |
4.1.2 股票技术指标的选取 | 第38页 |
4.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第38-39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38页 |
4.2.2 数据预处理 | 第38-39页 |
4.3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4.3.1 决策树模型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4.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5.1 指标选取 | 第46-48页 |
5.1.1 股价指数的选取 | 第46-47页 |
5.1.2 宏观经济指标的选取 | 第47-48页 |
5.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第48-49页 |
5.2.1 数据收集 | 第48页 |
5.2.2 数据预处理 | 第48-49页 |
5.3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5.3.1 关联规则模型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提高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 第54-61页 |
6.1 合理运用政府“看得见的手” | 第54-56页 |
6.1.1 改革股票发行制度 | 第54-55页 |
6.1.2 严格落实退市制度 | 第55页 |
6.1.3 遵循适度干预原则 | 第55-56页 |
6.2 推进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 第56-57页 |
6.2.1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 第56页 |
6.2.2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56-57页 |
6.3 严厉打击内幕交易 | 第57-58页 |
6.3.1 加强事前预防 | 第57页 |
6.3.2 提高事中监测手段 | 第57-58页 |
6.3.3 加大惩罚力度 | 第58页 |
6.4 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58-60页 |
6.4.1 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 第58-59页 |
6.4.2 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59-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