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19-27页 |
2.1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9-21页 |
2.1.1 职业教育内涵 | 第19-20页 |
2.1.2 中等职业教育内涵 | 第20-21页 |
2.2 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1页 |
2.2.2 杜威职业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2.3 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第22-24页 |
2.3.1 可持续发展内涵 | 第22页 |
2.3.2 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内涵 | 第22-23页 |
2.3.3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2.4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 第27-35页 |
3.1 青龙县概况 | 第27-28页 |
3.2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 第28-31页 |
3.3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益 | 第31-33页 |
3.4 青龙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成因 | 第35-46页 |
4.1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第35-40页 |
4.1.1 定位不准确 | 第35-36页 |
4.1.2 办学模式普教化 | 第36-37页 |
4.1.3 品牌效应低 | 第37-39页 |
4.1.4 教育经费不足 | 第39-40页 |
4.2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成因 | 第40-44页 |
4.2.1 办学理念滞后 | 第40-41页 |
4.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1-43页 |
4.2.3 运行机制不顺畅 | 第43-44页 |
4.2.4 资金来源渠道少 | 第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青龙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46-54页 |
5.1 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 第46-48页 |
5.1.1 树立职业规划理念 | 第46-47页 |
5.1.2 优化特色专业理念 | 第47-48页 |
5.1.3 落实学生成长理念 | 第48页 |
5.2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 第48-50页 |
5.2.1 转变政府角色定位 | 第48-49页 |
5.2.2 引入市场竞争体制 | 第49页 |
5.2.3 完善社会参与制度 | 第49-50页 |
5.3 理顺中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 第50-52页 |
5.3.1 改进自主办学机制 | 第50-51页 |
5.3.2 优化课程设置机制 | 第51页 |
5.3.3 完善师资建设机制 | 第51-52页 |
5.4 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 | 第52-53页 |
5.4.1 巩固地方公立办学 | 第52页 |
5.4.2 鼓励公私合作办学 | 第52-53页 |
5.4.3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 | 第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