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Na0.5Bi0.5TiO3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NOx传感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3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3页
    1.2 基于固体电解质的NO_x传感器第13-18页
        1.2.1 电势型NO_x传感器第13-16页
        1.2.2 阻抗型NO_x传感器第16-17页
        1.2.3 电流型NO_x传感器第17-18页
    1.3 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第18-24页
        1.3.1 萤石型结构第18-21页
        1.3.2 磷灰石型结构第21-23页
        1.3.3 钙钛矿型结构第23-24页
        1.3.4 钛酸铋钠(Na_(0.5)Bi_(0.5)Ti_O3)第24页
    1.4 敏感电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4-29页
        1.4.1 钙钛矿型氧化物第25-26页
        1.4.2 尖晶石型氧化物第26-27页
        1.4.3 简单氧化物第27-28页
        1.4.4 氧化铜材料第28-29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9-32页
        1.5.1 选题依据第29-30页
        1.5.2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2-42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2-34页
        2.1.1 实验仪器与装置第32-33页
        2.1.2 实验用试剂与气体第33-34页
    2.2 实验实施方案第34-38页
        2.2.1 钛酸铋钠及其掺杂样品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分析表征测试第34-35页
        2.2.2 CuO敏感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分析表征测试第35页
        2.2.3 基于钛酸铋钠及其掺杂样品电解质的传感器的制备第35-37页
        2.2.4 基于钛酸铋钠及其掺杂样品电解质的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第37-38页
    2.3 表征测试内容及方法第38-42页
        2.3.1 同步热分析(TG-DTA)第38页
        2.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8-39页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39页
        2.3.4 拉曼光谱(Raman)第39页
        2.3.5 光电子能谱(XPS)第39-40页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0页
        2.3.7 化学吸附(Chemisorp-MS)第40页
        2.3.8 传感性能测试第40-41页
        2.3.9 质谱分析(MS)第41-42页
第三章: Na_(0.5+x)Bi_(0.5)TiO_(3-δ)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测试第42-57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6页
        3.3.1 同步热分析(TG-DTA)第44-45页
        3.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5-50页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50-51页
        3.3.4 拉曼光谱(Raman)第51-53页
        3.3.5 光电子能谱(XPS)第53-54页
        3.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4-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Na_(0.5+x)Bi_(0.5)TiO_(3-δ)的电流型NO_2传感器传感性能的研究第57-79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实验第58-61页
        4.2.1 CuO的合成及敏感电极、参比电极浆料的配制第58-59页
            4.2.1.1 CuO的合成第58页
            4.2.1.2 敏感电极、参比电极浆料的配制第58-59页
        4.2.2 传感器的制备第59-60页
        4.2.3 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第60-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78页
        4.3.1 CuO敏感电极的表征第61-65页
            4.3.1.1 同步热分析(TG-DTA)第61-63页
            4.3.1.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63页
            4.3.1.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3-65页
            4.3.1.4 程序升温脱附(TPD)第65页
        4.3.2 Pt参比电极的表征第65-66页
            4.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5-66页
        4.3.3 传感器Ⅰ-Ⅴ曲线分析第66-67页
        4.3.4 传感器响应曲线分析第67-75页
        4.3.5 传感器选择性分析第75-76页
        4.3.6 传感器稳定性分析第76-77页
        4.3.7 质谱追踪分析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Na_(0.5)Bi_(0.5)Ti_(1-y)Cu_yO_(3-δ)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测试第79-89页
    5.1 引言第79页
    5.2 实验第79-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88页
        5.3.1 同步热分析(TG-DTA)第80-81页
        5.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81-84页
        5.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84-85页
        5.3.4 拉曼光谱(Raman)第85-86页
        5.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86-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基于Na_(0.5)Bi_(0.5)Ti_(1-y)Cu_yO_(3-δ)的电流型NO_2传感器传感性能的研究第89-104页
    6.1 引言第89页
    6.2 实验第89-90页
        6.2.1 敏感电极、参比电极浆料的配制第89页
        6.2.2 传感器的制备第89-90页
        6.2.3 传感器的性能测试第9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0-103页
        6.3.1 CuO敏感电极和Pt参比电极的表征第90-92页
            6.3.1.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91-92页
        6.3.2 传感器Ⅰ-Ⅴ曲线分析第92-94页
        6.3.3 传感器响应曲线分析第94-101页
        6.3.4 传感器选择性分析第101-102页
        6.3.5 传感器稳定性分析第102-103页
    6.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历第115-11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6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求解大规模机器学习问题的优化方法
下一篇:基于遗忘的知识充分性与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