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47页 |
1. 早期氮杂环卡宾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2. 氮杂环卡宾的合成和性质 | 第11-19页 |
2.1 氮杂环卡宾的结构 | 第11-14页 |
2.2 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前体的合成 | 第14-17页 |
2.3 氮杂环卡宾的pKa值 | 第17-19页 |
2.4 氮杂环卡宾的路易斯碱性和亲核性 | 第19页 |
3. Breslow中间体 | 第19-26页 |
3.1 Breslow机理 | 第19-21页 |
3.2 Breslow中间体的性质 | 第21-26页 |
4.氮杂环卡宾作为有机催化剂的应用概述 | 第26-27页 |
5.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相关反应类型 | 第27页 |
6. 第一例不对称的苯偶姻反应 | 第27-28页 |
7. 不对称苯偶姻反应 | 第28-29页 |
8. 交叉苯偶姻反应 | 第29-37页 |
8.1 醛和醛的交叉苯偶姻反应 | 第29-32页 |
8.2 醛和酮的交叉苯偶姻反应 | 第32-33页 |
8.3 醛和亚胺的交叉苯偶姻反应 | 第33-37页 |
9. 分子内的交叉苯偶姻反应 | 第37-42页 |
10. 不饱和酰基氮鎓盐参与的环加成反应 | 第42-46页 |
10.1 不饱和酰基氮鎓盐参与的[3+3]环加成反应 | 第42-44页 |
10.2 不饱和酰基氮鎓盐参与的[3+2]环加成反应 | 第44-45页 |
10.3 不饱和酰基氮鎓盐参与的[4+2]环加成反应 | 第45-46页 |
1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46-47页 |
11.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6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46-47页 |
第二章 | 第47-117页 |
一. 分子内benzoin反应参与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及其机理研究 | 第47-106页 |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47-49页 |
1.1 本选题的挑战性 | 第47-49页 |
1.2 本选题在合成上的意义 | 第49页 |
2. 实验设计和初步实验条件的筛选 | 第49-55页 |
2.1 模板底物的合成 | 第50-51页 |
2.2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模板反应 | 第51-52页 |
2.3 模板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52-55页 |
3.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 | 第55-87页 |
3.1 α-取代酮酯类底物的合成 | 第55-63页 |
3.2 α-取代酮酯类底物适用性的考察 | 第63-69页 |
3.3 1,3-二酮类底物适用性的考 | 第69-87页 |
4.苯偶姻反应产物的衍生化 | 第87-89页 |
4.1 苯偶姻产物2a的衍生化 | 第87页 |
4.2 苯偶姻产物4a的衍生化 | 第87-88页 |
4.3 苯偶姻产物衍生化产物的数据特征 | 第88-89页 |
4.3 苯偶姻产物衍生化的结果讨论 | 第89页 |
5.机理研究 | 第89-98页 |
5.1 控制实验 | 第89-90页 |
5.2 核磁跟踪实验 | 第90-97页 |
5.3 ~1H NMR 跟踪实验总结 | 第97-98页 |
6. N-EWG 取代基在氮杂环卡宾催化剂中的作用评估 | 第98-100页 |
7. 反应机理 | 第100-101页 |
8. 产物的单晶结构 | 第101-106页 |
8.1 单晶的培养方法 | 第101页 |
8.2 单晶结构及单晶的沸点 | 第101-102页 |
8.3 单晶数据以及结构精修参数 | 第102-106页 |
9. 结论 | 第106页 |
二.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分子间对映选择性的[4+2]环加成反应 | 第106-117页 |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6-108页 |
2. 实验设计和初步实验条件的筛选 | 第108-114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108-109页 |
2.2 模板底物的合成 | 第109-110页 |
2.3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模版反应 | 第110-111页 |
2.4 模版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111-114页 |
3. 不同底物适用性的考察 | 第114-117页 |
3.1 α,β-不饱和醛底物适用性的考察 | 第114-115页 |
3.2 α-氧代丁烯酮底物适用性的考察 | 第115-117页 |
结论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录 | 第130-195页 |
个人简历 | 第195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19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