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信息时代下淘宝村的形成机制与空间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0页
        1.1.1 农村产业急需升级与转型第17-18页
        1.1.2 信息时代下乡村空间的变化第18-19页
        1.1.3 电子商务与淘宝村的快速增长第19页
        1.1.4 规划进入城乡统筹新时期第19-20页
    1.2 研究对象、目标与意义第20-21页
        1.2.1 研究对象第20页
        1.2.2 研究目标第20-21页
        1.2.3 研究意义第21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技术路线第23-25页
    1.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26-34页
    2.1 概念辨析第26-27页
        2.1.1 淘宝村第26页
        2.1.2 农村电子商务第26页
        2.1.3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第26-27页
    2.2 研究进展第27-32页
        2.2.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第27-28页
        2.2.2 信息技术对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第28-29页
        2.2.3 专业村和淘宝村的相关研究第29-31页
        2.2.4 村庄规划的相关研究进展第31-32页
    2.3 研究评述第32-34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第34-43页
    3.1 规划相关理论第34-38页
        3.1.1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第34-35页
        3.1.2 乡村城市化理论第35-36页
        3.1.3 乡村空间规划理论第36-38页
    3.2 产业发展理论第38-40页
        3.2.1 电子商务发展理论第38-39页
        3.2.2 产业集聚理论第39-40页
    3.3 空间生产理论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全国淘宝村的分布、类型与形成条件第43-58页
    4.1 全国时空分布第43-46页
        4.1.1 淘宝村数量逐年递增第43-44页
        4.1.2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第44-46页
    4.2 主要类型划分第46-52页
        4.2.1 政府主导型第47-48页
        4.2.2 自发形成型第48-52页
    4.3 影响因素分析第52-56页
        4.3.1 影响淘宝村形成的一般因素第52-54页
        4.3.2 淘宝村形成各阶段影响因素变化第54-56页
        4.3.3 主要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第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自发形成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第58-91页
    5.1 里仁洞村概况第58-60页
    5.2 里仁洞村的空间变迁第60-71页
        5.2.1 物质空间演化第60-67页
        5.2.2 社会结构变迁第67-69页
        5.2.3 空间景观特征第69-71页
    5.3 淘宝村演化机制解析第71-75页
        5.3.1 第一阶段:萌芽-增长-饱和-衰退第73-74页
        5.3.2 第二阶段:政府介入-复兴成长第74-75页
    5.4 里仁洞村发展现状诊断第75-81页
        5.4.1 土地利用现状第75-77页
        5.4.2 存在主要问题第77-81页
    5.5 里仁洞村空间优化策略第81-90页
        5.5.1 线上产业定位第81-84页
        5.5.2 线下空间整合第84-90页
    5.6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政府主导型淘宝村的案例分析第91-106页
    6.1 联滘村概况第91-92页
    6.2 联滘村的空间变迁第92-96页
        6.2.1 物质空间演化第92-94页
        6.2.2 空间景观特征第94-96页
    6.3 联滘淘宝村的形成机制第96-100页
        6.3.1 政府主导第96页
        6.3.2 规划指引第96-98页
        6.3.3 联动协作第98-99页
        6.3.4 制度创新第99-100页
    6.4 联滘村发展现状诊断第100-103页
        6.4.1 土地利用现状第100-101页
        6.4.2 主要存在问题第101-103页
    6.5 联滘村空间优化策略第103-104页
    6.6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9页
    7.1 主要结论第106-108页
    7.2 研究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附录一 调查问卷第119-122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122-124页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酸侵蚀环境下Nmcs的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
下一篇: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