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硫酸侵蚀环境下Nmcs的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纳米水泥土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水泥土力学试验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水泥土微观试验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5 水泥土关系曲线本构方程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二 Nmcs力学试验第21-36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21-25页
        2.1.1 粉质黏性土第21-23页
        2.1.2 水泥和水第23页
        2.1.3 纳米氧化镁和硫酸第23-25页
    2.2 配合比设计第25-27页
        2.2.1 水泥配合比设计第25-26页
        2.2.2 Nm掺入比设计第26页
        2.2.3 硫酸溶液浓度设计第26-27页
    2.3 力学试验方案第27-30页
        2.3.1 直接剪切试验方案第27-29页
        2.3.2 UCS试验方案第29-30页
    2.4 试样制备与试验设备第30-36页
        2.4.1 原材料制备第30-31页
        2.4.2 试样制备与养护第31-33页
        2.4.3 试验仪器第33-36页
三 试验结果分析第36-63页
    3.1 试验数据处理第36-38页
        3.1.1 直接剪切试验数据处理第36页
        3.1.2 UCS试验数据处理第36-38页
    3.2 直接剪切试验结果分析第38-53页
        3.2.1 水泥配合比与剪切性能的关系第38-39页
        3.2.2 纳米材料掺入比与剪切性能的关系第39-44页
        3.2.3 硫酸侵蚀环境对剪切性能的影响第44-53页
    3.3 UCS试验结果分析第53-58页
        3.3.1 水泥掺入比与UCS的关系第53页
        3.3.2 Nm掺入比与UCS的关系第53-56页
        3.3.3 侵蚀浓度和时间对UCS的影响第56-58页
    3.4 剪切应力-位移本构关系第58-60页
        3.4.1 不同水泥掺入比的剪应力-位移曲线第58页
        3.4.2 低浓度侵蚀下不同Nm掺入比的剪应力-位移曲线第58-59页
        3.4.3 高腐蚀性侵蚀下Nmcs剪应力-位移曲线第59-60页
    3.5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第60-62页
        3.5.1 不同Nm掺入比下应力应变曲线第60-61页
        3.5.2 不同侵蚀浓度下应力应变曲线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四 Nmcs的本构关系模型分析第63-79页
    4.1 Nmcs本构关系的数学特征第63-66页
        4.1.1 τ-δ曲线的数学特征第63-65页
        4.1.2 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特征第65-66页
    4.2 硬化型与修正跌落型τ-δ曲线本构关系模型第66-70页
        4.2.1 传统剪应力-位移模型第66-67页
        4.2.2 REP本构关系模型第67-68页
        4.2.3 REP模型的数学特性第68页
        4.2.4 硬化型τ-δ曲线拟合对比分析第68-69页
        4.2.5 修正跌落型τ-δ曲线拟合对比分析第69-70页
    4.3 “S”型τ-δ曲线本构模型分析第70-74页
        4.3.1 CEL本构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4.3.2 CEL本构关系模型数学特性的探讨第71-72页
        4.3.3 “S”型曲线拟合对比分析第72-74页
    4.4 REP模型拟合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分析第74-77页
        4.4.1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分析第74-75页
        4.4.2 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对比分析第75-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五 Nmcs微观试验研究第79-95页
    5.1 水泥加固土体的机理分析第79-80页
        5.1.1 水泥的水化作用第79-80页
        5.1.2 水泥与土颗粒间的作用第80页
    5.2 微观试验步骤及试验设备第80-83页
        5.2.1 微观试样的制备第81-82页
        5.2.2 SEM与EDX试验仪器第82-83页
    5.3 微观结构分析第83-93页
        5.3.1 不同Nm掺入比微观结构第83-88页
        5.3.2 侵蚀环境下不同Nm掺入比微观结构第88-91页
        5.3.3 不同侵蚀浓度和时间下Nmcs的微观结构第91-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六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6.1 结论第95-96页
    6.2 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5页
在校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搜索引擎行业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淘宝村的形成机制与空间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