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烟草根际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组学特征及对青枯病的拮抗作用研究

摘要第12-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1-35页
    1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影响因素第21-23页
        1.1 生物因素对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第21-22页
        1.2 非生物因素对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第22页
        1.3 烟草种植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第22-23页
    2 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组的关系第23-27页
        2.1 作物健康生长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的关系第23-25页
        2.2 作物健康生长与根部微生物组的关系第25-27页
    3 抑病型土壤与有益微生物组的关系第27-31页
        3.1 生物屏障与抑病型土壤第27-28页
        3.2 土壤微生物组抑制土传病害的机理第28-31页
            3.2.1 竞争作用第28-29页
            3.2.2 拮抗作用第29-30页
            3.2.3 诱导作物产生系统抗性第30页
            3.2.4 寄生作用第30页
            3.2.5 捕食作用第30-31页
    4 抑病型土壤微生物组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第31-33页
        4.1 土传病害防治目前的挑战第31页
        4.2 抑病型土壤微生物组带给生物防治的启示第31-32页
        4.3 作物根部微生物在细菌性青枯病防治中的应用第32-33页
    5 本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策略第33-35页
        5.1 研究意义与科学问题第33页
        5.2 研究策略第33-34页
        5.3 技术路线第34-35页
第二章 烟草青枯病发病与抑病土壤微生物组特征分析第35-69页
    第一节 烟草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微生物特征第36-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1.1 采样点基本信息第36页
            1.2 土壤样品采集第36-37页
            1.3 试验方法第37-39页
                1.3.1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37页
                1.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37页
                1.3.3 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测定第37-38页
                1.3.4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第38-39页
                1.3.5 测序文库构建第39页
            1.4 数据分析第39-40页
                1.4.1 高通量数据分析第39-40页
                1.4.2 生物数据统计分析第40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9页
            2.1 采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发病情况调查第40-41页
            2.2 烟草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第41-45页
            2.3 烟草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第45-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4 本节小结第50-51页
    第二节 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的发病特征与病原物鉴定第51-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7页
            1.1 供试材料第51-53页
                1.1.1 供试土壤第51页
                1.1.2 供试烟草第51-53页
                1.1.3 供试培养基第53页
            1.2 试验设计第53-54页
                1.2.1 室内盆栽连续种植3茬烟草后青枯病病情调查第53-54页
                1.2.2 混合发病土病原菌分离鉴定与回接验证第54页
            1.3 试验方法第54-57页
                1.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54页
                1.3.2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54-55页
                1.3.3 发病烟株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第55页
                1.3.4 微生物总DNA提取第55-56页
                1.3.5 病原微生物分子鉴定第56-57页
                1.3.6 回接验证第57页
            1.4 数据分析第57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2.1 采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第57-59页
            2.2 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的发病情况第59-60页
            2.3 发病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验证第60-61页
        3 讨论第61-62页
        4 本节小结第62-63页
    第三节 抑制青枯病发生的土壤抑病特征分析第63-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1.1 供试材料第63页
                1.1.1 供试土壤第63页
                1.1.2 供试烟草第63页
                1.1.3 供试菌株第63页
                1.1.4 供试培养基第63页
            1.2 试验设计第63页
            1.3 试验方法第63-64页
                1.3.1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63-64页
                1.3.2 青枯菌的活化与菌悬液制备第64页
            1.4 数据分析第64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2.1 外源添加青枯雷尔氏菌最适浓度筛选第64-65页
            2.2 连作烟草抑病土壤抑制烟草青枯病特征第65-66页
        3 讨论第66-67页
        4 本节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烟草青枯病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的特性及抑病作用研究第69-93页
    第一节 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抑病性研究第70-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3页
            1.1 供试材料第70页
                1.1.1 供试土壤第70页
                1.1.2 供试烟草第70页
                1.1.3 供试菌株第70页
                1.1.4 供试培养基第70页
            1.2 试验设计第70-71页
                1.2.1 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土壤的抑病盆栽试验第70-71页
                1.2.2 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生长试验第71页
            1.3 试验方法第71-72页
                1.3.1 土壤加热与灭菌操作第71-72页
                1.3.2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72页
                1.3.3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第72页
                1.3.4 青枯菌悬液浓度梯度稀释与培养第72页
                1.3.5 试验装置连接第72页
                1.3.6 计数法检测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第72页
                1.3.7 浊度法检测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第72页
            1.4 数据分析第72-73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76页
            2.1 土壤高压灭菌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第73页
            2.2 土壤高压灭菌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73-74页
            2.3 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第74-76页
        3 讨论第76-77页
        4 本节小结第77-78页
    第二节 抑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抑病能力的可转移性研究第78-8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1.1 供试材料第78页
                1.1.1 供试土壤第78页
                1.1.2 供试烟草第78页
                1.1.3 供试菌株第78页
                1.1.4 供试培养基第78页
            1.2 试验设计第78-79页
            1.3 试验方法第79-80页
                1.3.1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79页
                1.3.2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第79页
                1.3.3 青枯雷尔氏菌的定量检测第79页
                1.3.4 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测定第79-80页
            1.4 数据分析第80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8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2.1 不同配比的抑病/发病土壤混合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第80-81页
            2.2 各处理根际土壤中青枯雷尔氏菌含量的定量检测第81-82页
            2.3 各处理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情况第82-84页
        3 讨论第84-85页
        4 本节小结第85-87页
    第三节 抑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特性研究第87-9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7页
            1.1 供试材料第87页
            1.2 试验方法第87页
            1.3 数据分析第87页
            1.4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92页
            2.1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整体碳源代谢情况第87-89页
            2.2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第89-90页
            2.3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特殊碳源的利用情况第90-92页
        3 讨论第92页
        4 本节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与烟草根系互作的关系研究第93-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3-96页
        1.1 供试材料第93页
            1.1.1 供试土壤第93页
            1.1.2 供试烟草第93页
        1.2 试验设计第93-94页
        1.3 试验方法第94-95页
            1.3.1 滤纸法测定发芽率第94页
            1.3.2 盆栽试验中发芽率测定第94页
            1.3.3 样品采集第94-95页
            1.3.4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第95页
            1.3.5 测序文库构建第95页
        1.4 数据分析第95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95-9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117页
        2.1 烟草裸种发芽情况第96页
        2.2 测序数据统计与质控第96-98页
        2.3 高压灭菌处理对烟草根部微生物定殖的影响第98-102页
        2.4 不同烟草根系位点对微生物定殖的影响第102-107页
        2.5 烟草根系不同位点有益微生物的组学特征第107-111页
        2.6 抑病土壤中指示微生物的筛选第111-117页
    3 讨论第117-118页
    4 小结第118-121页
第五章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防控作用研究第121-137页
    第一节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防控作用的室内评价第121-1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123页
            1.1 供试材料第121-122页
                1.1.1 供试土壤第121页
                1.1.2 供试烟草第121-122页
                1.1.3 供试菌株第122页
                1.1.4 供试微生物菌剂第122页
            1.2 试验设计第122-123页
            1.3 试验方法第123页
                1.3.1 烟苗发芽情况调查第123页
                1.3.2 烟草生物量测定第123页
                1.3.3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123页
                1.3.4 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测定第123页
            1.4 数据分析第123页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1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3-128页
            2.1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第123-125页
            2.2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第125页
            2.3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的影响第125-128页
        3 本节小结第128-130页
    第二节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防控作用的大田效果第130-1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0-132页
            1.1 供试材料第130页
                1.1.1 试验地情况第130页
                1.1.2 栽培情况第130页
                1.1.2 供试品种第130页
                1.1.3 供试微生物菌剂第130页
            1.2 试验设计第130-131页
            1.3 试验方法第131页
                1.3.1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第131页
                1.3.2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第131页
            1.4 数据分析第131-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2-134页
            2.1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大田烟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第132-133页
            2.2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大田烟草团棵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33页
            2.3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大田烟草青枯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第133-134页
        3 本节小结第134-135页
        4 讨论第135-137页
第六章 主要结果和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第137-141页
    1 主要结果与结论第137-139页
    2 创新点第139页
    3 展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在读期间发表文献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QTL鉴定与qFS21精细定位
下一篇:直流微网中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及分布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