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液化论文--直接液化(氢化法)论文

循环溶剂芳烃提浓对煤加氢液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研究背景第9-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7页
    2.1 煤直接液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第12-13页
    2.2 煤直接液化发展史第13-14页
    2.3 煤直接液化工艺第14-17页
        2.3.1 美国EDS供氢溶剂工艺第14-15页
        2.3.2 日本NEDOL工艺第15页
        2.3.3 美国SRC溶剂精炼煤法第15页
        2.3.4 美国HTI工艺第15页
        2.3.5 德国IGOR工艺第15-16页
        2.3.6 煤油共炼工艺第16页
        2.3.7 神华工艺第16-17页
    2.4 煤直接液化油组成及分析方法第17-21页
        2.4.1 煤直接液化油的组成第17-18页
        2.4.2 煤直接液化油的分析方法第18-21页
    2.5 煤直接液化溶剂现状第21-23页
    2.6 油品中芳烃的溶剂萃取第23-25页
        2.6.1 芳烃溶剂萃取工艺第23页
        2.6.2 溶剂的基本特性和要求第23-25页
        2.6.3 影响萃取的其他主要因素第25页
    2.7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3章 实验内容第27-45页
    3.1 循环溶剂分析测试及误差分析第27-32页
        3.1.1 循环溶剂族组成分析第27-29页
        3.1.2 萃取相萃余相中萃取溶剂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3.1.3 循环溶剂元素组成分析第30页
        3.1.4 循环溶剂运动粘度测试第30-31页
        3.1.5 循环溶剂馏程分析第31页
        3.1.6 循环溶剂密度分析第31-32页
        3.1.7 小结第32页
    3.2 萃取抽提第32-39页
        3.2.1 循环溶剂单级萃取实验第32-33页
        3.2.2 循环溶剂三级逆流萃取实验第33-36页
        3.2.3 萃取相溶剂分离第36-39页
    3.3 循环溶剂的小型高压釜煤液化加氢实验第39-45页
        3.3.1 试验操作程序第41页
        3.3.2 采样第41页
        3.3.3 加氢液化产物分析第41-43页
        3.3.4 数据处理第43-45页
第4章 实验结果讨论第45-67页
    4.1 实验室加氢制备循环溶剂原料的性能表征第45-47页
    4.2 萃取抽提第47-61页
        4.2.1 温度以及稀释剂浓度对NMP萃取平衡的影响第47-51页
        4.2.2 温度对糠醛萃取平衡的影响第51-53页
        4.2.3 糠醛萃取对循环溶剂各组分的萃取效果对比第53-57页
        4.2.4 溶剂比对糠醛萃取平衡的影响第57-58页
        4.2.5 三级逆流萃取模拟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59页
        4.2.6 溶剂精馏分离结果与讨论第59-61页
    4.3 循环溶剂萃取前后物性分析对比第61-64页
        4.3.1 循环溶剂族组成萃取前后对比第61-62页
        4.3.2 循环溶剂元素组成,运动粘度以及密度萃取前后对比第62-63页
        4.3.3 循环溶剂馏程萃取前后对比第63-64页
    4.4 小型高压釜煤加氢液化结果分析第64-67页
第5章 总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研究
下一篇:济南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政策措施实践评价及其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