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概述第13-20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词语表述第13-15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人大立法中词语表述第13页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学术界概念界定第13-14页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立法中词语表述第14-15页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征第15-16页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第16页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种类第16-17页
        (一)按内容分类第17页
        (二)按作用分类第17页
    五、行政规范性文件效力第17-18页
    六、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法律中地位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第20-26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概述第20-21页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概述第21-26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概述第21页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特征第21-22页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标准第22-23页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程序第23-26页
第三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第26-32页
    一、对“规范性文件”界定模糊第26-27页
    二、审查程序不完善第27-29页
        (一)提起司法审查的主体第27页
        (二)提起司法审查的条件第27-28页
        (三)提起司法审查的时间第28页
        (四)管辖问题第28页
        (五)裁判文书的作出第28-29页
    三、司法审查强度问题第29页
    四、司法审查裁判问题第29-30页
        (一)效力仅针对个案第29-30页
        (二)处理意见跟进监督力度弱第30页
    五、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仅能事后救济第30-32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2-44页
    一、明确规范性文件界定标准第32-35页
        (一)非立法性标准第32页
        (二)外部性标准第32-33页
        (三)“特征性”标准第33-34页
        (四)案例适用—交通标识是否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第34-35页
    二、完善审查程序第35-38页
        (一)提起司法审查主体资格的放宽第35-36页
        (二)增设直接提起司法审查的制度第36页
        (三)提起司法审查时间的修改第36-37页
        (四)确立级别管辖第37页
        (五)裁判文书应明确回应原告提出的司法审查诉讼请求第37-38页
    三、区分不同事项的审查强度第38-39页
        (一)严格审的事项第38页
        (二)宽松审的事项第38页
        (三)几乎不审的事项第38-39页
    四、完善司法审查裁判执行第39-41页
        (一)应对所有相对人有效第39页
        (二)加强处理意见的监督第39-41页
    五、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事前救济构想第41-44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可诉的可行性第41-42页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可诉性的弊端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业态下服装品牌实体店设计--以“裂帛”品牌店为例
下一篇:循环溶剂芳烃提浓对煤加氢液化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