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及其分子基础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前言第16-18页
第一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致病性差异研究进展第18-45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及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的研究进展第18-26页
   ·大豆胞囊线虫对大豆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6-31页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其应用第31-34页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线虫上的应用第34-45页
第二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种群的生理分化表型研究第45-54页
   ·材料与方法第46-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种群的传统生理分化类型(即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第50-53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种群的HG类型的鉴定结果第53页
   ·结论与讨论第53-54页
第三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第54-71页
   ·材料与方法第54-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7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膜系统的影响第60-62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幼苗光合能力的影响第62-65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侵染对大豆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第65-67页
   ·结论与讨论第67-71页
第四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根内酶活力影响的研究第71-80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8页
     ·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对大豆根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73-78页
   ·结论与讨论第78-80页
第五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80-103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101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双向电泳图谱比较第89-93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第93-101页
   ·结论与讨论第101-103页
第六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致病性差异基因的分离第103-131页
   ·材料与方法第104-120页
   ·结果与分析第120-126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消减文库构建的策略第120-121页
     ·RNA的分离纯化第121-123页
     ·cDNA的SMART合成第123页
     ·柱层析效率检测第123-124页
     ·Rsa Ⅰ酶切效率检测第124页
     ·抑制性消减杂交后二次PCR产物分析第124-125页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及阳性克隆的筛选第125-126页
   ·结论与讨论第126-131页
     ·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总RNA的提取第126-129页
     ·消减cDNA文库的筛选及差异基因冗余性第129页
     ·构建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cDNA消减文库的重要性第129-130页
     ·选择抑制消减文库作为研究方法的依据第130-131页
第七章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131-148页
   ·材料与方法第131-145页
   ·结果与分析第145-146页
     ·差异表达基因的斑点杂交第145页
     ·差异基因的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第145页
     ·差异表达基因的RT-PCR分析第145-146页
   ·结论与讨论第146-14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8-152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种群的生理分化表型第148-149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对大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149-150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与其复杂的蛋白质调控网络密切相关第150页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差异表达基因已被有效分离第150-151页
   ·展望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6页
附录第166-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酸类化合物杀线虫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畜禽粪便源环境风险物质在土壤中的变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