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绪论 | 第15-2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一)党建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二)政治生态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4-2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五、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一)Y村简介 | 第26-27页 |
(二)Y村党组织发展简史 | 第27-28页 |
第一章 党建与农村政治生态的概念及内在关联 | 第28-35页 |
1.1 党建与农村政治生态的相关概念 | 第28-30页 |
1.1.1 党建的相关概念 | 第28页 |
1.1.2 政治生态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1.2 党建与农村政治生态的内在关联 | 第30-33页 |
1.2.1 农村政治生态构成的主要行为主体 | 第30-31页 |
1.2.2 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政治生态中的地位 | 第31-32页 |
1.2.3 党建视阈下农村政治生态的构成 | 第32-33页 |
1.3 Y村政治生态演变的阶段划分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一元化领导下的Y村政治生态(1921—1978) | 第35-47页 |
2.1 政党下乡与Y村政治生态的构建 | 第36-40页 |
2.1.1 党支部建立与一切权力归农会 | 第36-37页 |
2.1.2 新型精英的出现与党内关系的和谐 | 第37-38页 |
2.1.3 政党下乡与群众对党组织的高度信任 | 第38-40页 |
2.2 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形成与Y村政治生态的潜在不稳定 | 第40-45页 |
2.2.1 运动式治党:党内主体的较低腐败与畏惧心理 | 第41-43页 |
2.2.2 党政合一:党政高度融合与政治秩序失序 | 第43-44页 |
2.2.3 党支部全面控制:群众对党组织的高度依附与隐性对抗 | 第44-45页 |
2.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党支部书记主导下的Y村政治生态(1978—2012) | 第47-60页 |
3.1 一位任职27年的支书与Y村政治生态的协调有序 | 第48-52页 |
3.1.1 支书建党: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化 | 第49-50页 |
3.1.2 支书规范用权:两委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 第50-51页 |
3.1.3 支书表率:党群良性互动与共治 | 第51-52页 |
3.2 党支部新旧交替与Y村政治生态的失序 | 第52-57页 |
3.2.1 党支部建设流于形式,党内关系因利异化 | 第53-54页 |
3.2.2 新老书记交替,村两委因权陷入混乱 | 第54-56页 |
3.2.3 集体经济失败,党群关系因钱恶化 | 第56-57页 |
3.3 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下的Y村政治生态(2012—至今) | 第60-68页 |
4.1 全面从严治党与Y村政治生态的转变 | 第60-65页 |
4.1.1 党内关系从利益化逐渐走向规范化 | 第61-62页 |
4.1.2 两委关系由对立走向协商 | 第62-64页 |
4.1.3 党群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 | 第64-65页 |
4.2 Y村政治生态失序的惯性依然存在 | 第65-66页 |
4.2.1 党员干部“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懒政心态 | 第65-66页 |
4.2.2 村民“不参与、不监督”的政治冷漠 | 第66页 |
4.3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5页 |
5.1 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政治生态呈正相关关系 | 第69-70页 |
5.2 党的政策制度是农村政治生态运行的基础性保障 | 第70-71页 |
5.3 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政治生态运行的关键主体 | 第71-73页 |
5.4 农村政治生态持续优化需党的制度与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形成合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