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英文缩写列表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7-20页 |
第一章 利舒康胶囊组成成分和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20-59页 |
1 引言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3 利舒康胶囊及其单味药干浸膏 | 第22页 |
2.4 实验动物 | 第22-2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3.1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3.1.1 利舒康胶囊提取样品的制备 | 第23页 |
3.1.2 利舒康单味药干浸膏提取样品的制备 | 第23页 |
3.1.3 利舒康大鼠血浆样品制备 | 第23页 |
3.2 UHPLC?Q-TOF-MS分析 | 第23-25页 |
3.2.1 色谱条件 | 第23-24页 |
3.2.2 质谱条件 | 第24-25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3.4 方法学验证 | 第27-28页 |
4 结果和讨论 | 第28-57页 |
4.1 方法学开发 | 第28-35页 |
4.1.1 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4.1.2 色谱和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29-35页 |
4.2 方法学验证 | 第35-37页 |
4.3 利舒康体外组成成分的鉴定 | 第37-49页 |
4.3.1 黄酮和黄酮苷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42-43页 |
4.3.2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43-45页 |
4.3.3 酚酸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45-46页 |
4.3.4 皂苷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46-47页 |
4.3.5 苄基酯苷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47-48页 |
4.3.6 其他类型化合物的鉴定 | 第48-49页 |
4.4 利舒康血中移行成分的鉴定 | 第49-57页 |
4.4.1 血中移行黄酮类成分的鉴定 | 第55页 |
4.4.2 血中移行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定 | 第55-56页 |
4.4.3 血中移行酚酸类成分的鉴定 | 第56页 |
4.4.4 血中移行三萜皂苷类成分的鉴定 | 第56-57页 |
4.4.5 血中移行其他类成分的鉴定 | 第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第二章 利舒康和益君康对奥沙拉嗪药代动力学影响 | 第59-79页 |
1 引言 | 第59-60页 |
2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60-61页 |
2.3 受试药 | 第61页 |
2.3.1 奥沙拉嗪钠原料药 | 第61页 |
2.3.2 利舒康胶囊 | 第61页 |
2.3.3 益君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 第61页 |
2.4 实验动物 | 第6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1-67页 |
3.1 相关溶液及样品 | 第61-63页 |
3.1.1 分析物储备液的配制 | 第61-62页 |
3.1.2 内标储备液的配制 | 第62页 |
3.1.3 分析物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62页 |
3.1.4 分析物标准曲线系列工作液的配制 | 第62页 |
3.1.5 质控工作液的配制 | 第62页 |
3.1.6 内标工作液的配制 | 第62页 |
3.1.7 标准曲线样品的制备 | 第62页 |
3.1.8 质控样品的制备 | 第62-63页 |
3.1.9 大鼠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63页 |
3.2 UHPLC?QQQ-MS分析 | 第63-64页 |
3.2.1 色谱条件 | 第63页 |
3.2.2 质谱条件 | 第63-64页 |
3.3 方法学验证 | 第64-66页 |
3.3.1 选择性和灵敏度 | 第64页 |
3.3.2 交叉干扰和残留 | 第64-65页 |
3.3.3 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65页 |
3.3.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 第65-66页 |
3.3.5 稳定性 | 第66页 |
3.3.6 稀释可靠性 | 第66页 |
3.4 动物实验 | 第66-67页 |
3.4.1 UC大鼠模型的复制 | 第66-67页 |
3.4.2 药物治疗 | 第67页 |
3.4.3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7页 |
3.5 数据处理 | 第67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67-77页 |
4.1 方法开发 | 第67-69页 |
4.1.1 提取方法 | 第67页 |
4.1.2 色谱方法 | 第67-68页 |
4.1.3 质谱方法 | 第68-69页 |
4.2 方法学验证 | 第69-74页 |
4.2.1 选择性和灵敏度 | 第69-70页 |
4.2.2 交叉干扰和残留 | 第70-71页 |
4.2.3 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71页 |
4.2.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 第71-73页 |
4.2.5 稳定性 | 第73页 |
4.2.6 稀释可靠性 | 第73-74页 |
4.3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4-77页 |
4.3.1 大鼠血浆药物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74-76页 |
4.3.2 利舒康和益君康对奥沙拉嗪药代动力学影响 | 第76-77页 |
5 结论 | 第77-79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对进一步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申请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