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1.2.1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发展 | 第9-11页 |
1.2.2 国内外水质模型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7页 |
1.2.3 三峡库区水环境及其模拟研究 | 第17-20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4 研究来源 | 第21页 |
1.3.5 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2 基于EFDC的三峡库区模型构建 | 第24-42页 |
2.1 EFDC模型概述 | 第24-31页 |
2.1.1 EFDC模型主控方程 | 第24-29页 |
2.1.2 EFDC模型主要水质指标 | 第29-30页 |
2.1.3 EFDC模型主要输入文件 | 第30-31页 |
2.2 EFDC模拟河流流域概况 | 第31-36页 |
2.3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 第36-39页 |
2.4 河道及河底地形概化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基于EFDC的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动力模拟 | 第42-58页 |
3.1 水动力模拟初始条件及参数设定 | 第42-49页 |
3.1.1 水动力模拟的初始条件 | 第42-48页 |
3.1.2 水动力相关参数设定 | 第48-49页 |
3.2 水动力模型率定及验证 | 第49-51页 |
3.2.1 水动力模型启动 | 第49页 |
3.2.2 流速验证 | 第49-51页 |
3.3 水动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基于EFDC的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模拟 | 第58-86页 |
4.1 入河污染负荷计算 | 第58-69页 |
4.2 水质模拟初始条件 | 第69-71页 |
4.2.1 水质模型的初始条件 | 第69-71页 |
4.3 模型的启动与率定 | 第71-79页 |
4.3.1 水质模型的启动 | 第71-72页 |
4.3.2 水质模型参数的率定 | 第72-73页 |
4.3.3 NH_3-N浓度率定结果 | 第73-75页 |
4.3.4 TP浓度率定结果 | 第75-77页 |
4.3.5 COD浓度率定结果 | 第77-79页 |
4.4 水质模拟验证 | 第79-85页 |
4.4.1 NH_3-N浓度验证 | 第79-81页 |
4.4.2 TP浓度验证 | 第81-83页 |
4.4.3 COD浓度验证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5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情形下的水环境模拟 | 第86-132页 |
5.1 库区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质情况进行模拟 | 第86-114页 |
5.1.1 长江三峡段原始地貌结合现有城镇发展状态下的水质情况模拟 | 第86-95页 |
5.1.2 三峡库区在防洪限制水位(145m)时的水质情况模拟 | 第95-105页 |
5.1.3 三峡库区在最高水位(175m)时的水质情况模拟 | 第105-114页 |
5.2 库区在不同保护措施下的水质情况模拟 | 第114-129页 |
5.2.1 库区沿线污水厂提标后的水质模拟 | 第114-121页 |
5.2.2 库区沿线支流区域进行面源污染削减后的水质模拟 | 第121-12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9-13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32-134页 |
6.1 结论 | 第132页 |
6.2 建议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附录 | 第140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