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碳点简介 | 第10-16页 |
1.1.1 碳点的合成方法 | 第10-13页 |
1.1.2 荧光碳点的化学修饰 | 第13-14页 |
1.1.3 荧光碳点的性质 | 第14-16页 |
1.2 荧光碳点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1 传感器领域 | 第16页 |
1.2.2 生物成像领域 | 第16-17页 |
1.2.3 药物递送 | 第17页 |
1.3 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2.3 荧光碳点的制备 | 第20页 |
2.3.1 红色荧光碳点的制备 | 第20页 |
2.3.2 高量子产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 第20页 |
2.4 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20-23页 |
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0页 |
2.4.2 X-射线衍射 | 第20页 |
2.4.3 碳点表面官能团分析 | 第20-21页 |
2.4.4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第21页 |
2.4.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1页 |
2.4.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表征(ICP-AES) | 第21页 |
2.4.7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红色荧光碳点制备与细胞成像应用 | 第23-32页 |
3.1 水热法合成工艺探究 | 第23-25页 |
3.1.1 原料摩尔比对R-CDs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24页 |
3.1.2 反应温度对R-CDs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3 反应时间对R-CDs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25页 |
3.2 P-CDs及R-CDs的形貌表征 | 第25-26页 |
3.3 P-CDs及R-CDs的红外光谱与表面基团分析 | 第26-27页 |
3.4 P-CDs及R-CDs的光学性能表征 | 第27-28页 |
3.5 P-CDs及R-CDs量子效率测试 | 第28页 |
3.6 R-CDs的稳定性检测 | 第28-29页 |
3.6.1 pH对R-CDs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3.6.2 无机盐对R-CDs的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3.7 R-CDs生物成像应用 | 第29-31页 |
3.7.1 细胞毒性测试 | 第29-31页 |
3.7.2 细胞成像实验 | 第3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高量子产率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 | 第32-45页 |
4.1 水热法合成工艺探究 | 第32-34页 |
4.1.1 原料摩尔比对Zn-CDs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4.1.2 反应温度对Zn-CDs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3 反应时间对锌掺杂碳点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34页 |
4.2 U-CDs及Zn-CDs的形貌表征 | 第34-35页 |
4.3 U-CDs及Zn-CDs的表面结构表征 | 第35-37页 |
4.4 U-CDs及Zn-CDs的光学性能 | 第37-40页 |
4.4.1 CDs及Zn-CDs的UV-Vis和FL分析 | 第37-38页 |
4.4.2 U-CDs和Zn-CDs的光致发光光谱 | 第38-39页 |
4.4.3 U-CDs和Zn-CDs的荧光寿命分析 | 第39-40页 |
4.5 Zn-CDs的红色荧光增强机理探究 | 第40-44页 |
4.5.1 Zn-CDs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40页 |
4.5.2 Zn-CDs表面含氧官能团 | 第40-42页 |
4.5.3 Zn-CDs中锌的诱导作用 | 第42-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0页 |
附录 | 第60页 |